文档详情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docx

发布:2025-05-25约4.1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下是详细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手卫生的定义与重要性

手卫生是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是指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医院是各种病原体集中的场所,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污染物品,极易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做好手卫生能够有效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洗手的操作规程

准备工作

-着装:医务人员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袖口应束紧,避免在洗手过程中衣物接触到水源或污染洗手区域。

-取下饰品:摘下手上的戒指、手表、手链等饰品,因为这些物品表面容易藏污纳垢,影响洗手效果,且可能会刮伤手部皮肤。

-调节水温:打开水龙头,调节合适的水温,一般以38℃-42℃为宜,避免水温过冷或过热对皮肤造成刺激。

洗手步骤

-湿手:将双手充分淋湿,确保手部各个部位都接触到水。

-取皂液:取适量的肥皂(皂液)于掌心,一般3-5ml为宜。

-揉搓双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揉搓,每一步至少揉搓15秒。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主要清洁掌心部位,通过相互揉搓去除掌心的污垢和细菌。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可以清洁手背和指缝,这是容易藏污纳垢的部位。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进一步清洁指缝,确保指缝之间的污垢被清除。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重点清洁手指关节部位,因为关节处皮肤褶皱较多,容易残留细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清洁大拇指,大拇指活动范围大,接触物品多,容易沾染细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清洁指尖,指尖是接触患者和物品最频繁的部位,需要重点清洁。

-第七步:揉搓手腕,交换进行:手腕部位也容易沾染细菌,需要进行清洁。

-冲洗双手: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确保肥皂(皂液)全部被冲洗干净,水流应从手腕流向指尖,避免冲洗后的污水再次污染手部。

-擦干双手:用清洁的干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以使用干手器吹干。干毛巾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

注意事项

-流动水洗手:必须使用流动水,避免使用盆水洗手,因为盆水容易被污染,不能有效清除手部的细菌。

-肥皂(皂液)的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肥皂(皂液),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产品。

-揉搓时间:整个洗手过程至少持续40-60秒,确保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清洁。

-指甲护理:指甲应保持短而清洁,避免留长指甲,因为长指甲下面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

卫生手消毒的操作规程

适用情况

-接触患者前后:在接触患者的身体、衣物、床单等物品前后,都应进行卫生手消毒,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进行无菌操作前:如进行注射、换药、导尿等无菌操作前,必须进行卫生手消毒,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患者的病床、床头柜、医疗器械等周围环境后,手部可能沾染病原体,需要进行卫生手消毒。

-处理污染物品后:处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敷料等物品后,应及时进行卫生手消毒。

操作步骤

-取适量消毒剂: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一般2-3ml为宜。

-揉搓双手:按照七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揉搓,使消毒剂均匀覆盖双手的各个部位,直至双手干燥。揉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遗漏手指、指缝、手腕等部位。

-干燥时间:一般情况下,速干手消毒剂干燥时间为20-30秒。在干燥过程中,双手不要接触其他物品,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注意事项

-消毒剂的选择: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速干手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应能够有效杀灭常见的病原体。

-过敏反应:部分医务人员可能对某些消毒剂成分过敏,在使用前应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其他消毒剂。

-储存条件:速干手消毒剂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保证其有效性。

外科手消毒的操作规程

准备工作

-着装:更换手术室专用的洗手衣、裤,戴帽子、口罩,头发应全部遮盖在帽子内,口罩应遮住口鼻。

-修剪指甲:术前应修剪指甲,锉平甲缘,去除甲下污垢,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戴口罩和帽子:口罩应紧密贴合面部,帽子应覆盖全部头发,防止头发和口鼻的细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