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操作规程.doc

发布:2020-01-29约5.87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操作规程 一、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概念 1.锐器:指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2.锐器伤: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二)优先等级原则 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最后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A消除风险 锐器伤防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B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 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如使用锐器处置容器(也称为安全盒)或者立即回收、插套或钝化使用后的针具(也称为安全针具装置或有防伤害装置的锐器)。 C管理措施 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如采取标准预防策略,包括组建劳动者卫生安全委员会和针刺伤害预防委员会,制定职业接触风险控制计划,移走所有的不安全装置,持续培训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D行为控制 通过改变行为减少对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接触,如消除针具的重复使用,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在锐器盒装满之前将其清空,在开始一项医疗程序之前,建立安全处理和处置锐器的设施方法。 (三)具体措施 1.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采用新技术,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 3.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针具和U形针具等。 4.使用带有刀片回缩处理装置的或带有刀片废弃一体化装置的手术刀,以避免装、卸刀片时被手术刀伤害。 5.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6.锐器用完后应直接放入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或安全标色和中文警示说明的锐器盒中,以便进行适当处理。 7.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 8.禁止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9.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容器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二、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 (一)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 1.传递锐器时扎伤。 2.缝合伤口时扎伤。 3.助手违规配合造成助手刺伤。 4.微创穿刺时不正规操作造成本人刺伤。 5.器械护士安装、拆卸刀片时被划伤。 6.麻醉医师在为注射器覆帽时被刺伤。 (二)预防措施 A较小锐器的传递 1.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 2.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B较大锐器的传递 1.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 2.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C缝合伤口时应使用组织镊和钳 1.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 2.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钳夹住缝针或组织,使用拉钩扩大术野。 3.缝合结束后,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别递予护士。 D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 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 E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 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 F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血管钳 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血管钳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 J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 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 三、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安全原则 1.应评估、避免不必要的锐器操作。 2.应通过选用无针输液系统,如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无针螺口输液器、无针螺口注射器等,尽可能减少锐器的使用。 3.应通过选用带有锐器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如自毁式注射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尽可能隔绝医务人员与锐器的接触。 (二)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的定义 大量的研究证明,将无针输液系统、锐器防护安全器械作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