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5-26约4.4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栽培的生产环境、栽培技术、采收转潮贮运、病虫害防控、菌糠处理、生产档案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季节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生产环境

环境质量应符合NY/T2375要求。选择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

5栽培技术

5.1栽培设施和季节

5.1.1栽培设施

栽培场地应具有通风、避光、增湿条件。宜采用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大棚、大小拱棚、简易荫棚等栽培设施,露地、林地也可栽培。

5.1.2栽培季节

播种温度宜在15℃~25℃,播种时间宜为9月—11月。

2

5.2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5.2.1菌种选择

应从具有菌种生产经营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菌种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要求,菌丝浓密粗壮,白色,活力强,无老化,无杂菌,无病、虫害,无吐黄水现象。

5.2.2菌种扩繁

菌种扩繁应符合NY/T528的要求,按播种期不同而变化,宜在播种前50d开始生产栽培种。菌种宜采用以下配方:

a)一级种培养基:PDA培养基;

b)二级种培养基:玉米芯48%、谷壳20%、麦麸18%、木屑10%、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1%、腐质土2%;

c)三级种培养基:玉米芯46%、谷壳20%、麦麸18%、木屑10%、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1%、腐质土4%。

5.3生产材料

5.3.1主辅原料

栽培使用的主辅原料符合NY/T1935的要求,栽培主料宜采用稻、麦秸秆,稻壳,玉米秸秆,玉米芯,花生壳,豆秸秆,食用菌菌糠、阔叶树木屑等。栽培辅料有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等。

5.3.2生产用水

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5.3.3覆土材料

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宜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林地腐殖土、草炭土或农田耕作层15cm下的壤土,不宜用沙土和黏土,土壤的pH6.0~7.0为宜。

5.4栽培料配方和预处理

5.4.1栽培料配方

根据栽培方式和资源条件选择栽培原料,不宜选用粪草料,宜选用以下配方:

a)稻草84%,稻壳15%、石灰1%;

b)麦秸25%,玉米秸25%,玉米芯20%,木屑20%,麦麸7%,过磷酸钙2%,石灰1%;

c)菌糠50%,玉米芯30%,稻壳18%,石灰1%,石膏粉1%。

5.4.2栽培料预处理

采用木屑、菌糠等培养料原料和播种温度较高时宜进行栽培料发酵预处理。发酵预处理按以下要求进行。

a)栽培主料应在阳光下翻晒2d~3d,按照配方投料并在清水或1%石灰水浸泡,充分吸水后沥去表面多余水分。

b)将浸透水的栽培料堆成底宽1m~2.5m,顶宽0.8m~1.5m,高1m~2m长度适宜的料堆进行自然发酵。在堆顶部和两侧隔0.3m~0.5m打通气孔。

3

c)建堆后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5℃~60℃时,保持48h以上,料内有白色高温放线菌出现时,进行第1次翻堆。

d)翻堆后,重复上述步骤3进行二翻堆,一般翻堆2次~3次完成发酵,发酵时间宜为10d~15d。发酵后栽培料呈黄褐色,疏松、不粘、不腐烂、无异味。

e)处理后的栽培料含水量65%~70%,pH6.5~7.5。

5.5整地、铺料播种

5.5.1整地

播种前清除栽培场地杂草,按每亩地撒石灰粉75kg~100kg宽1.2m~1.5m,面宽0.7m~0.8m作畦,畦间距0.5m~0.6m,30%~35%,场地不应有积水。

注:1亩≈666.67m2。

5.5.2铺料播种

进行场地消毒。四周开排水沟,按照底畦面宜修成坡形。土壤含水率宜在

根据原料不同采用不同铺料方式,播种量以500g/m2~600g/m2为宜。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a)采用稻麦秸秆为主要原料第一层料厚度约8cm,播入菌种后铺一层厚约10cm的料,再播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