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5-14约4.2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CCS

65.020.20B05

1301

石家庄市地方标准

DB1301/T549—2025

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技术规程

2025-03-28发布2025-04-27实施

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01/T549—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流程图 1

5栽培场地要求 2

6栽培技术 2

7病虫害防治 4

8采收及采后处理 4

9转潮管理 4

10档案记录 4

附录A(资料性)分级标准 5

图1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技术流程图 2

表A.1大球盖菇(赤松茸)子实体鲜品感官品质等级指标 5

DB1301/T549—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家庄市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平山县冀旺农业专业合作社、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平山县林业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美平、赵广智、刘丽娟、刘兴、单笑笑、霍晓红、秘宏伟、杨波、韩月敏、王志勇、王晓聪、多志刚、郝晓霞、刘琼、齐小亚、马增旺。

DB1301/T549—2025

1

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的栽培程序,规定了栽培场地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转潮管理等阶段的操作要求,描述了相关档案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石家庄市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H/T

1437—2023

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42—2009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2010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200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流程图

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技术流程详见图1。

2

DB1301/T549—2025

林下大球盖菇

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技术流程图

栽前管理栽培管理后期管理

开始

栽培场地要求(见5)铺料播种(见6.5)采收(见8.1)

栽培季节(见6.1)覆土(见6.6)采后处理(见8.2)

菌种选择(见6.2)菌丝体阶段管理(见6.7)转潮管理(见9)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见6.3)子实体阶段管理(见6.8)结束

播种前准备(见6.4)休眠期管理(见6.9)

病虫害防治(见7)

图1林下大球盖菇(赤松茸)栽培技术流程图

5栽培场地要求

避让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重点保护的林地,对现有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保护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不应产生不利影响。

选择郁闭度在60%~80%,交通便利、水源就近、土壤腐殖质层深厚、疏松透气无污染的壤土或沙质壤土,坡度15°的林地。

6栽培技术

6.1栽培季节

秋季栽培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林下气温不超过28℃开始种植。越夏栽培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开始种植。

6.2菌种选择

选择抗性强、纯度高的优良菌种,菌种应按照NY/T1742—2009中表1的规定执行。

6.3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6.3.1栽培原料

培养料应按照NY/T1935—2010中4.1的规定执行,通常选择麦秸、玉米芯、玉米秸等。

DB1301/T549—2025

3

6.3.2推荐配方

配方一:木屑38%、玉米秸50%、玉米芯10%、生石灰2%。

配方二:玉米秸40%、玉米芯50%,木屑9%、生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