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2_T 36-2022 大球盖菇大田栽培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20CCSB31
3402
芜湖市地方标准
DB3402/T36—2022
大球盖菇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thecultivationofstrophariarugoso-annulatainthe
field
2022-12-12发布2023-01-01实施
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02/T36—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芜湖市湾沚区农业农村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人民政府、南京吾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芜湖市湾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芜湖县野树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芜湖县食用菌协会、安徽美意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腾龙、许忠、李娟、金媛媛、王继红、孟雪、朱志国、曹娟、许安、李雪梅、汤荣海、汤静、韩卫龙、陶玉林、方静、韩晴、邵丽、奚夏丽、韦群。
DB3402/T36—2022
1
大球盖菇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大田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季节、生产与管理、采收、转潮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大田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DB34/T2021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为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不板结的水田。生态环境基本要求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5栽培季节
适宜播种时间宜为2月~4月、9月~11月。
6生产与管理
6.1培养料配制
以各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选用稻草、麦秆、稻壳、玉米芯、杂木屑等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配方见附录A。
6.2料堆发酵
料堆发酵操作如下:
DB3402/T36—2022
2
a)按配方制作培养料,将培养料粉碎至0.5cm~5cm大小,用2%石灰水充分混匀,调节水分含量在70%~75%;
b)将培养料堆成宽2m、高1.5m~1.8m,长度不限的料堆;
c)在料堆上每隔1m~2m垂直向下打10cm~15cm的通气孔;
d)发酵:
1)闷堆2天~3天,当温度达到60℃~65℃保持2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打通气孔;
2)当料温再次达65℃左右时,保持2天,进行第二次翻堆、打通气孔;
3)再发酵,当料温达65℃左右时,保持2天后发酵结束,发酵好的栽培料含水量在65%~70%、质地松软且无酸臭氨气味;
e)培养料发酵好后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到28℃以下后即可铺料播种。
6.3播种与发菌
6.3.1整地
先将大田旋耕一遍,平整土地,四周开好排水沟。
6.3.2消毒
按照菇床宽60cm~80cm,沟宽60cm划线,消毒杀虫,所用药剂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
6.3.3铺料
在菇床上均匀铺料,厚宜为18cm~25㎝。
6.3.4播种及接种量
6.4.4.1播种
通常采用撒播,料层中间穴播和表面撒播播种。播种后料面适度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表面铺厚2cm~3㎝的培养料。
6.4.4.2接种量
每平方米用1000mL菌种。
6.3.5覆土
播种后表面覆盖厚度为3cm~4cm疏松土壤,覆盖土壤含水量宜为20%~25%。覆土后在土表面盖上一层1㎝~2㎝的稻草或麦秆。
6.4发菌期管理
6.5.1发菌温度控制在15℃~30℃、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70%。
6.5.2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一般播种培养25天~35天菌丝长满培养料,进入出菇管理。
6.5出菇管理
菇体湿度低于70%,适时喷水,空气相对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