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学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pdf

发布:2025-05-23约6.1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

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中职农林牧渔大类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对植物学基础、植物有害生物的种

类及危害有了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常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化学防治技

术相关知识方面,学生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化学农药的原理、正确使用方法以及

潜在危害认识不足。

从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化学学科知识储备上较为薄弱,对农药的化学成分、作

用机制等专业知识理解存在困难。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直

观、具体的内容接受度高,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复杂的化学防治原理和技

术要点。学习态度上,部分学生对化学防治技术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化学知识

枯燥难懂;也有部分学生对化学防治的效果抱有过高期望,忽视其潜在风险。

此外,中职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和知识的实用性,希望所学内容能够直接应用于未

来的工作场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参差不齐,可能

存在分工不合理、意见难以统一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特点,采

用直观教学、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防

治技术。

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一)专业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植物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的概念、原理,熟悉化学农药的

分类(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及其作用特点。

2.熟练掌握化学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农药的配制、施药器械的操作、施药

时间和施药方式的选择等,能够根据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

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

3.了解化学防治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危害,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

产生等问题,掌握减少化学防治负面影响的措施和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准确识别植物有害生物

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从而合理选择化学防治方案。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规范、熟练地使用施药器械进行化学防

治作业,确保防治效果。

3.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在化学防治过程中遇到如防治效果不

佳、药害发生等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职业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在化学防治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农药使用

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树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

3.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在面对植物有害生物灾

害时,积极运用化学防治技术等手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担当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化学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化学农药的分类及作用特点,使学生构建起化学防

治技术的基础理论框架。

2.化学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农药配制比例计算、施药器械的规范操作流程,

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

3.化学防治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危害,以及减少负面影响的措施,引导学生全面、

客观地认识化学防治技术。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化学农药的作用机制和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的原理,这些内容涉及

化学和生物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2.根据不同有害生物和农作物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化学农药并制定防治方案,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的意识和习惯,确保化学

防治工作安全、环保地开展。

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1.教师活动:展示一组对比图片,左边是因未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导致病虫害泛

滥、农作物严重减产的农田;右边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后,农作物生长良好、丰收在

望的场景。接着,播放一段新闻视频,报道某地区因滥用化学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

残留超标,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大

家看到了什么?化学防治在植物保护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深入学习植物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技术。”

2.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积极回应教师提问,结合自身观察和生活经

验,发表对化学防治作用和影响的看法,如化学防治能控制病虫害,但可能存在安全

隐患,从而对本节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