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心理健康和德育测试题(答案).docx
(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心理健康和德育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心情烦躁时,你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来调节情绪?
A.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
B.找朋友倾诉,寻求帮助
C.对着家人发脾气
D.一直拖延,逃避问题
答案:B
详细解释:A选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不利于情绪的释放和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让负面情绪不断累积。C选项对着家人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家人感情,破坏家庭氛围。D选项一直拖延、逃避问题,会使困难越来越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而B选项找朋友倾诉并寻求帮助,既可以释放情绪,又可能从朋友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建议,是比较合理的情绪调节方式。
2.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A.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没有座位,装作没看见
B.捡到别人的钱包,据为己有
C.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D.考试时抄袭他人答案
答案:C
详细解释:A选项在公交车上对老人视而不见,缺乏尊老爱幼的道德意识。B选项捡到钱包据为己有,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违背了拾金不昧的道德准则。D选项考试抄袭是不诚信的行为,破坏了考试的公平公正。而C选项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体现了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良好道德品质。
3.下列属于积极心理暗示的是:
A.“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好”
B.“这次没考好,我永远都考不好了”
C.“我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这个困难”
D.“我就是个失败者”
答案:C
详细解释:A选项“我不行,我肯定做不好”、B选项“这次没考好,我永远都考不好了”和D选项“我就是个失败者”都是消极的自我暗示,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而C选项“我相信自己可以克服这个困难”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增强自信心,激发内在动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困难。
4.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正确的做法是:
A.立刻和对方大吵一架
B.冷静下来,分析原因,主动沟通解决
C.找一群朋友来教训对方
D.从此不再和对方说话
答案:B
详细解释:A选项立刻和对方大吵一架,只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C选项找一群朋友来教训对方,这是一种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违反道德,还可能触犯法律。D选项从此不再和对方说话,采取冷战的方式,不能真正解决矛盾,还会使关系越来越僵。而B选项冷静下来,分析原因,主动沟通解决,是理性且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法。
5.以下哪种行为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A.在公园的草坪上随意践踏
B.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
C.排队时遵守秩序,不插队
D.在街道上随地吐痰
答案:C
详细解释:A选项在公园草坪上随意践踏,破坏了公共环境和绿化。B选项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影响了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D选项在街道上随地吐痰,不仅不卫生,还会传播疾病,破坏公共卫生环境。而C选项排队时遵守秩序,不插队,体现了对公共秩序的尊重,是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6.小明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交流,他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是:
A.焦虑症
B.自闭症
C.社交恐惧症
D.强迫症
答案:C
详细解释:A选项焦虑症主要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担忧和不安,通常与特定的情境或事件相关。B选项自闭症多在儿童早期出现,有严重的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症状,与题干中描述的小明情况不符。D选项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而C选项社交恐惧症患者会害怕与他人交往,回避社交场合,小明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交流符合社交恐惧症的一些表现。
7.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在看到有人欺负弱小的时候,他会:
A.赶紧走开,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B.站在一旁观望,不出手也不阻止
C.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勇敢地制止欺负行为
D.嘲笑被欺负的人
答案:C
详细解释:A选项赶紧走开,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没有体现出正义感。B选项站在一旁观望,虽然没有参与欺负行为,但也没有尽到维护正义的责任。D选项嘲笑被欺负的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伤害了被欺负者的自尊心。而C选项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勇敢地制止欺负行为,既考虑到了自身安全,又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
8.当你在网络上看到不良信息时,应该:
A.好奇地点击浏览
B.转发给其他朋友
C.立即关闭页面,并向相关部门举报
D.当作没看见
答案:C
详细解释:A选项好奇地点击浏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不良信息的影响中,甚至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B选项转发给其他朋友,会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不良信息,扩大其危害范围。D选项当作没看见,没有尽到维护网络环境健康的责任。而C选项立即关闭页面,并向相关部门举报,能够有效地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网络的健康和安全。
9.下列哪项是培养良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