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与平面力偶系.ppt
**关于力矩与平面力偶系第1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本章研究力矩和力偶的概念、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本章与第二章的理论是研究平面一般力系的基础。第2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作用时可以产生移动和转动两种外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为了度量力的转动效应,需要引入力矩的概念。第3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力对点之矩用扳手拧一螺母,扳手连同螺母绕一定点O转动。由经验可知,力越大,螺母拧得越紧;力的作用线离螺母中心愈远,拧紧螺母愈省力。OFd第4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经验表明:力F使物体绕定点O的转动效应,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O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用乘积Fd来度量力的转动效应。将力的这种转动效应称为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对空间任意一点O的矩。简称力矩,用符号Mo(F)表示。即:Mo(F)=±Fd第5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O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O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称为力臂。力矩的正负号用于区别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两种转向。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动时为正,反之为负。力对点之矩只取决于力矩的大小和旋转方向(力矩的正负),是一个代数量。力矩的单位:N·m(牛顿·米) 或 kN·m(千牛顿·米)力矩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矩心。第6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对三角形△OAB,F的大小为底边长,d为高,即三角形的面积为: S△OAB=Fd/2 Mo=Fd=2S△OAB 即力对O点的矩的大小等于△OAB面积的2倍。 OFABd第7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力对任一已知点的矩,不会因该力沿作用线移动而改变。力的作用线如通过矩心,则力矩为零;反之,如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对一点之矩为零,则此力的作用线必通过该点。互成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的力矩之和为零 虽然力矩概念由力对物体上固定点的作用引出。实际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以对任意点取矩,即矩心可是空间中的任意点。第8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力对轴的矩力对轴的矩用来度量力对所作用的刚体绕某一固定轴转动的效应。该固定轴称为矩轴,通常标识为Z轴。第9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合力矩定理Mo(F)=Fd=Frsin(a-q)=Fr(sinacosq–sinqcosa)Fx=Fcosa,Fy=Fsina;x=rcosq,y=rsinq。即:Mo(F)=xFy-yFxOAFFyFxqadxyxyr第11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o(F1)=xF1y-yF1xMo(F2)=xF1y-yF1xMo(F3)=xF1y-yF1x∑Mo(Fi)=x∑Fy-y∑FxF1,F2,F3的合力为FR。FR在x,y轴方向的分力为FRx,FRyMo(FR)=xFRy-yFRx由于:FRx=∑FxFRy=∑FyOAF2F3qdxyxyF1FRMo(FR)=xFRy-yFRx=x∑Fy-y∑Fx=∑Mo(Fi)第12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Mo(FR)=∑Mo(Fi)即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矩定理。第13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第14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力偶与力偶矩1.力偶 实践中,常见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作用于物体的情形。 这样的两个力不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将这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叫做力偶。 记作:(F,F‘) 第15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力偶中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叫力偶臂。力偶所在平面叫力偶作用面。第16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力偶的性质⑴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⑵力偶不能合成一个力,即力偶没有合力,它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因而也不能被一个力平衡。⑶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只产生转动效应,即它可以改变而且只能改变物体的转动状态。Oxy第17页,共31页,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