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极过程》课件.pptx

发布:2025-05-22约8.2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电极过程

§1.引言

(1),(2),(3),(4),(5)(3)——电化学反应,其余——次级反应电极过程特征:①电极电势影响反应速率②电极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加速或减速),形状、大小、性质等均有影响一、电极过程中的电极过程步骤

电极反应:二、电极反应速率的表示而故即所以,实际中以电流密度i表示电极反应速率三、不可逆电极电势icia氧化电流密度还原电流密度

电池或电极处于平衡状态(可逆):rc=ra,1即ic=ia,此时令ic=ia=i0,称为交换电流密度2通过电极(池)的净电流为零,即i=|ic-ia|=0。3实际电极过程,i≠0,即ic≠ia,电极的工作4条件不可逆→不可逆电极→不可逆电极电势。5E±,不可逆≠E±,可逆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多种,6如杂质反应等。(见P511)7实际电势偏离平衡电势的现象——电极极化8

§2.极化现象一、分解电压电解池中欲使某电解质显著地进行电解反应所需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该电解质的分解电压。SVmAH2SO4稀溶液PtO2阴极原电池e-e-eIU123U分残余电流H2阳极

U-Emax=IR,I=0时,U=Emax——理论分解电压1实际分解电压——U分Emax→极化2析出电势与溶解电势3电极反应析出单质物质的有:4阴极——析出金属、H2,阳极——析出O2、Cl25析出电势——实际在电极上能显著析出单质物6质的最小电极电势。7阳极反应使阳极金属溶解为金属离子对应的8溶解电势——实际在电极上能显著使阳极溶解9的最小电势。10

理论上,析出电势(或溶解电势)=可逆电极电势实际上,析出电势(或溶解电势)≠可逆电极电势这种现象——极化→实际电势≠可逆电势析出电势或溶解电势都与电极反应本性、电极反应的作用物、产物浓度(分压)、温度、电极金属导体材料性质、电极极化的难易程度有关。利用E析出或E溶解不同,可控制复杂电化学体系中,先析出或先溶解的物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01在一定的电流密度下,实际电极电势与可逆电极02电势差值的绝对值——超电势:03η=|E电极(实际)-E电极(可逆)|004η↑,电极极化程度↑η正值05实验表明:06阳极极化使阳极实际电势比平衡电势更正07阴极极化使阴极实际电势比平衡电势更负三、超电势与极化曲线

以i对E电极(实际)作图——极化曲线阳极极化曲线阴极极化曲线E电极,平ηiE电极E电极,平ηiE电极η阳=E阳,实–E阳,平η阴=E阴,平-E阴,实

四、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极化现象原则:阳极极化曲线:i↑,E电极向正向移动阴极极化曲线:i↑,E电极向负向移动电解池:U分=E可逆+△E不可逆+IR≈E可逆+△E不可逆△E不可逆=η阳+η阴E可逆=E+,平-E-,平=E阳,平-E阴,平U分=E阳,平-E阴,平+η阳+η阴=E阳-E阴EE可逆U外?阴?阳E阴,平E阳,平ii↑,η阳↑,η阴↑U分E可逆

原电池:U端=E可逆-△E不可逆+IR≈E可逆-△E不可逆△E不可逆=η阳+η阴E可逆=E+,平-E-,平=E阴,平-E阳,平U端=E阴,平-E阳,平-η阳-η阴=E阴-E阳iEE阳,平E阴,平U端E可逆?阳?阴i↑,η阳↑,η阴↑U端E可逆

电解池:消耗更多电功01原电池:输出更少电功极化耗更多能量02有极化存在

五.极化的种类电阻极化克服导体电阻需要消耗电能η电阻=IR→I↑,η↑R=R极板+R电解液氧化膜,吸附层等电阻极化的消除方法:降低电阻如:鲁金毛细管导电性好的电极材料

2.浓差极化原因:作用物或产物的扩散速率小表面浓度≠本体浓度作用物:表面浓度本体浓度产物:表面浓度本体浓度可逆电极反应:阴极(析出)反应:csc0阳极(溶解)反应:csc0csc0Mez++ze-=Me

η浓差的大小取决于扩散层两侧的浓度差大小搅拌可以降低η浓差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电)化学反应需要活化能→消耗电能获取→产生电化学极化→η电化学反应或η电化电极反应表观超电势为三者之和:η=η电阻+η浓差+η电化

小结:分解电势、析出电势、溶解电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