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docx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
一、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特点,其诊疗管理与一般成年人有所不同。《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全面、实用的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导,以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二、老年糖尿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以后诊断和60岁前诊断并延续至60岁以后的患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
三、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生理功能减退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且分泌节律异常,导致血糖调节能力减弱。
-肝脏和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加重血糖代谢紊乱。同时,老年人的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并发症和合并症多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高血糖状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肾脏病变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易出现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功能。
-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如痴呆等,高血糖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3.低血糖风险增加
-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对低血糖的反应减弱,不易及时察觉低血糖症状。
-同时,老年人常使用多种药物,一些药物如磺脲类、胰岛素等可能导致低血糖。此外,老年人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变化大等因素也增加了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4.心理社会问题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经济负担等因素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不足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部分老年人可能缺乏家人的照顾和关心,在自我管理糖尿病方面存在困难。
四、老年糖尿病的诊断
1.诊断标准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一般成年人相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标准。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伴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若无典型症状,需在另一天复查血糖以确认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6.5%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等,HbA1c结果可能不准确,需结合血糖情况综合判断。
2.筛查建议
-对于年龄≥60岁的老年人,无论有无糖尿病危险因素,均应进行糖尿病筛查。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可每年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对于无症状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还可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五、老年糖尿病的综合评估
1.健康状况评估
-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等。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澡、进食等;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
-了解患者的共病情况,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控制情况。
2.血糖控制目标评估
-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低血糖风险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对于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较长、低血糖风险较低的患者,可将血糖控制目标设定相对严格,如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
-对于健康状况较差、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预期寿命较短、低血糖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如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9mmol/L,HbA1c7.5%-8.5%。
3.药物治疗评估
-评估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其他合并症的药物。了解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药物代谢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