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管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工艺.doc
通信管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通信管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涵盖多个关键环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水泥:宜选用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水泥应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确保其安定性、强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砂:采用中砂,其含泥量不超过3%,泥块含量不超过1%。砂的颗粒级配应良好,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石子:选用粒径5-20mm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超过2%,泥块含量不超过0.5%。石子的质地应坚硬、洁净,级配合理,以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水:宜采用饮用水。若采用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确保水中不含有害物质,其pH值应不小于4,不溶物含量不超过2000mg/L,可溶物含量不超过5000mg/L,氯化物含量不超过350mg/L。
2.设备与工具准备
-搅拌机: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量和施工进度,选择合适型号的混凝土搅拌机,确保其搅拌能力满足施工要求。搅拌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
-运输设备: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或手推车等运输工具,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泌水等现象。运输距离较远时,应采取相应的缓凝措施。
-振捣设备:配备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式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适用于较深部位的混凝土振捣,平板式振捣器用于表面较平整的混凝土振捣。振捣设备应性能良好,振动频率和振幅符合要求。
-其他工具:准备好铁锹、铁抹子、木抹子、刮杠等辅助工具,确保其完好无损,满足施工操作需要。
3.模板安装
-模板材料选择:根据通信管道的形状和尺寸,选用合适的模板材料,如钢模板、木模板等。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
-模板安装要求:模板安装应牢固、平整,拼接严密,防止漏浆。模板的尺寸应准确无误,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于圆形管道模板,应保证其圆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矩形管道模板,应保证其四角方正。在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便于混凝土浇筑后模板的拆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设计要求
根据通信管道工程的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以及施工工艺条件,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确定,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2.计算与试配
-首先,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骨料种类和粒径等因素,按照相关规范和经验公式计算出初步配合比。
-然后,进行试配。在试配过程中,按照初步配合比称取原材料,搅拌混凝土,测定其坍落度、黏聚性和保水性等和易性指标,同时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试验。
-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等性能符合要求。最终确定的配合比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稳定性,满足通信管道施工的实际需要。
混凝土搅拌
1.搅拌前检查
在混凝土搅拌前,应对搅拌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各部件运转正常,搅拌叶片无损坏,上料装置、出料装置等工作可靠。同时,检查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保证原材料的计量精度符合要求。
2.搅拌顺序与时间
-搅拌顺序:一般先将砂、石子投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泥,干拌一段时间,使水泥与砂、石充分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边搅拌边加水,直至混凝土搅拌均匀。
-搅拌时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少于90s,自落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少于120s。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可能搅拌不均匀,影响其性能;搅拌时间过长,不仅会增加能耗,还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离析。
混凝土运输
1.运输要求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避免发生离析、泌水等现象。运输时间应尽量缩短,以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到达浇筑地点。当气温较高或运输距离较远时,应采取遮阳、保温、缓凝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2.运输设备选择与使用
-对于长距离运输或大量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罐体旋转,使混凝土处于不断搅拌状态,防止混凝土离析。
-对于短距离运输,可采用手推车等简单运输工具。但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颠簸,防止混凝土发生分层和泌水。
混凝土浇筑
1.浇筑前准备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处理,清除基底的杂物、积水等,确保基底坚实、平整。对模板进行再次检查,保证模板的位置、尺寸准确无误,支撑牢固可靠。同时,对混凝土浇筑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浇筑顺序、振捣方法等施工要点。
2.浇筑方法
-分层浇筑:对于较厚的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厚度应根据振捣设备的性能和混凝土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