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管道工程的铺管施工方法.doc
通信管道工程的铺管施工方法
通信管道工程的铺管施工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及其施工要点:
开挖式铺管
这是最传统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尤其是在道路、建筑物周边等开阔区域。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使用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精确测定管道中心线和边线,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和水准点。
-在管道中心线和边线两侧设置施工边界标志,确保施工范围准确无误。
2.沟槽开挖
-根据地质条件、管径大小、埋深等因素确定沟槽的开挖边坡坡度。对于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可采用放坡开挖;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或开挖深度较大的地段,需采取支护措施(如钢板桩支护、混凝土灌注桩支护等)。
-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由人工清理,避免机械扰动基底土。
-开挖过程中,要及时排除沟槽内的积水,防止基底被水浸泡。
3.基础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常见的基础类型有混凝土基础、砂基础等。
-混凝土基础应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其强度等级和厚度应符合设计标准。砂基础应采用中粗砂,铺设厚度和密实度要满足设计要求。
4.管道铺设
-将管材逐根吊运至沟槽内,对口时要保证管道的中心线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橡胶圈密封连接的管材,要确保橡胶圈安装位置正确、密封良好。
-对于较大管径的管道,可采用吊车下管;对于小管径管道,也可采用人工下管。下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管材,避免碰撞损伤。
-管道连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接口质量符合要求。
5.沟槽回填
-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含有杂质、有机物等。
-回填时应在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采用人工回填,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mm。管顶500mm以上部分可采用机械回填,但要避免机械直接作用于管道上。
-回填至管顶以上一定高度后,应进行压实度检测,确保回填土的压实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非开挖式铺管
非开挖铺管技术是指在不开挖或只开挖少量作业坑的情况下,敷设、更换或修复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新技术,具有不影响交通、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导向钻机铺管
常用于穿越道路、铁路、河流等障碍物。
1.导向孔钻进
-根据设计轨迹,在入土点和出土点设置导向仪发射和接收装置,精确控制导向钻机的钻进方向。
-钻进过程中,通过导向仪实时监测钻头的位置和角度,及时调整钻进参数,确保导向孔符合设计要求。
2.扩孔
-导向孔完成后,根据管材外径和设计要求,采用逐级扩孔的方式增大孔径。扩孔次数一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次扩孔直径的增加量不宜过大。
-扩孔过程中,要保持泥浆的良好性能和足够的排量,以排出孔内的钻屑,稳定孔壁。
3.管材焊接与敷设
-在地面上进行管材的焊接组装,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
-将焊接好的管道缓慢拉入扩好的孔内,拉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管道,避免划伤。同时,要安排专人监测拉力和扭矩,确保拉管施工安全。
顶管施工
适用于大管径管道的铺设,可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
1.工作坑和接收坑设置
-根据设计要求,在管道的起始端和终端分别开挖工作坑和接收坑。工作坑应满足顶管设备的安装和操作空间要求,接收坑应便于管材的接收和就位。
-对工作坑和接收坑的坑壁进行支护处理,防止坑壁坍塌。同时,在坑底设置基础,确保顶管设备的稳定。
2.顶管设备安装与调试
-在工作坑内安装顶管机、千斤顶、后背墙等顶管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安装导轨,导轨应安装牢固、顺直,其高程和中心线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管材在顶进过程中的稳定性。
3.管材顶进
-将管材吊入工作坑内,与顶管机连接牢固。顶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顶进速度和顶力,避免顶力过大导致管材损坏或后背墙变形。
-同时,通过压浆系统向管外壁与土层之间注入泥浆,形成泥浆套,减小顶进阻力,保护管外壁。
-定期测量管材的位置和高程,及时调整顶进方向,确保顶进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4.管材连接
-随着管材的顶进,逐根进行管材的连接。连接方式应根据管材材质和设计要求选择,如焊接、橡胶圈密封连接等。连接完成后,进行外观检查和压力试验,确保连接质量。
以上是通信管道工程中常见的铺管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