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心理健康和德育考核考试练习题及解析答案.docx
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心理健康和德育考核考试练习题及解析答案
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绪状态属于积极情绪?()
A.焦虑
B.愤怒
C.喜悦
D.悲伤
答案:C
解析:积极情绪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满足等正向感受的情绪。喜悦会使人心情舒畅,属于积极情绪;而焦虑是对未来不确定事情的担忧,愤怒是遇到挫折或被侵犯时的激烈情绪,悲伤是因失去或不如意产生的负面感受,它们都属于消极情绪。
2.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比较恰当的做法是()
A.立刻动手,以武力解决问题
B.不理会对方,冷战到底
C.冷静下来,与对方沟通解决
D.找一群朋友来教训对方
答案:C
解析: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立刻动手或找朋友教训对方可能会让冲突升级,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冷战不理会对方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会加深彼此的误解。而冷静下来与对方沟通,能够了解双方的想法和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比较恰当的做法。
3.下列属于良好道德品质的是()
A.自私自利
B.诚实守信
C.欺软怕硬
D.见利忘义
答案:B
解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素养。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欺软怕硬欺负弱小、惧怕强硬;见利忘义为了利益而不顾道义,这些都不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4.小明在考试时看到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做,他应该()
A.马上把自己的答案给同桌看
B.当作没看见,自己做自己的
C.考试结束后,再给同桌讲解这道题
D.提醒老师同桌不会做题
答案:C
解析:考试时把自己的答案给同桌看属于作弊行为,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当作没看见虽然没有违反考试规则,但缺乏同学间的互助精神;提醒老师同桌不会做题可能会伤害同桌的自尊心。考试结束后给同桌讲解题目,既遵守了考试规则,又能帮助同桌解决问题,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5.当你在公共场合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你会()
A.觉得很恶心,赶紧躲开
B.大声指责对方不文明
C.委婉地提醒对方注意公共卫生
D.当作没看见,继续做自己的事
答案:C
解析:赶紧躲开虽然避免了自己的不适,但没有起到维护公共环境和倡导文明的作用;大声指责对方可能会引发冲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当作没看见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委婉地提醒对方注意公共卫生,既可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6.一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很快从失败中走出来,这种品质被称为()
A.自尊心
B.自信心
C.自制力
D.挫折承受力
答案:D
解析: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尊严的感受;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信念;自制力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而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能够承受挫折带来的压力,调整心态,重新振作的能力。
7.下列行为中,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A.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
B.打断别人的讲话
C.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D.在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
答案:C
解析: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打断别人讲话、在背后议论他人隐私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
8.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只对自己有约束作用
B.只对他人有约束作用
C.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规范和调节作用
D.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答案:C
解析:道德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规范。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力量,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道德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规范和调节作用。
9.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
A.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B.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无法放松
C.能够适应新的环境
D.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案:B
解析: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够适应新的环境,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而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无法放松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10.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应该()
A.放弃学习,不再努力
B.自己埋头苦干,不向任何人求助
C.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
D.抱怨学习太难,责怪老师教得不好
答案:C
解析:放弃学习是逃避问题的做法,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自己埋头苦干,不向他人求助,可能会因为方法不当或缺乏思路而无法解决问题;抱怨和责怪他人不能解决实际困难。向老师、同学或家长寻求帮助,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支持,有助于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填空题
1.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答案:消极情绪
解析: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