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与喂养.pptx
;第一节
婴幼儿营养基础;(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要
所摄取的食物在体内被消化、吸收、利用等而增加基础代谢所耗的热能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大,婴幼儿摄取食物较多,蛋白质需要量也较高,故这方面消耗热能也大,约占总热能的7%~8%,食混合饮食的年长儿则大多在5%左右。
(四)活动所需
婴幼儿活动所消耗的热能与活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和类型以及身体的大小有关。
1岁婴幼儿每天约需83.68kJ/kg(约20kcal/kg);多动好哭婴幼儿可增加2~3倍;安静少哭的婴幼儿此项所需热能可减半。
(五)排泄物中能量损失所需
食物中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的产能营养素及其代谢产物从大小便中排出,所丢失的能量一般占摄入量的10%。
;若能量摄入不足,其他营养素在体内的利用会受到影响,同时机体还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或消耗自身组织,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活动力减弱或消失,甚至死亡;相反能量过多会导致肥胖。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婴幼儿、儿童、少年能量推荐摄入量(RNIs)如下表所示。;(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作用
蛋白质是机体保证所有细胞构成和功能的重要物质,是各种组织的成分之一,肌肉、骨骼、皮肤、牙齿、指甲、各种脏器、体液(血液、淋巴)、酶和激素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多种氨基酸被吸收利用,不同蛋白质含有不同的氨基酸模式。
选择蛋白质食品时,除了尽量选优质蛋白质外,另一条原则是要注意这种蛋白质食品还能提供其他什么营养物质。
另外,婴幼儿不宜长期摄食单一的谷类食物,应米面混吃,粗细粮搭配。
2、蛋白质主要来源及供给量
(1)母乳
(2)牛乳
(3)混合喂养(即除人乳、牛乳外,还摄取大豆或谷类蛋白)的婴幼儿,蛋白质需要量为4.0g/(kg·d)。
3、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影响
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婴幼儿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抵抗力下降、消瘦、腹泻、水肿、贫血等症状,还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蛋白质过高也不行,会增加肾脏负担(尿素等),引起便秘、肠胃疾病、???臭、舌苔厚等。;(二)脂类
1、脂肪的主要生理作用
(1)产能:脂肪是人体热量的储存仓库,当热量摄入大于消耗时,脂肪被储存,但当热量不足时,就首先消耗脂肪。
(2)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保护内脏器官。同时也能防止体热散失,保持体温。
(3)提供脂溶性维生素A,D,E,K,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提供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脂肪供给。
2、脂肪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脂肪主要来源于一些动物性食物,例如乳类、蛋黄、肉类、肝类,以及植物油。
婴幼儿对脂肪的需要量高于成人。
0~6月龄的婴幼儿按每日摄入人乳800mL计,可获得脂肪27.7g,占总能量的47%。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幼儿脂肪摄入量为4~6g/d,占总能量比例为初生至6个月占45%~50%,6个月之后虽然添加一些辅助食品,但还是以奶类食品为主,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仍然较高,占35%~40%。
每100kcal婴幼儿食品含脂肪应不少于3.8g,不多于6g(能量比为30%~54%)。
脂肪摄入过多与不足均不行:过多会影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并影响钙吸收;不足会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以及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过量。;(三)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作用
糖类可与蛋白质或脂肪合成糖蛋白或糖脂,组成核酸、细胞膜、抗体、酶、激素、神经组织等重要人体成分。纤维素与果胶(属非淀粉多糖)虽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促进肠蠕动和消化液产生,吸收水分,有利于正常排便,维持肠道生理功能。
当人体缺乏碳水化合物时,脂肪代谢氧化不完全而产生酮体,多达一定浓度时,会发生代谢酸中毒。碳水化合物可以抵抗机体内产生酮体,防止中毒。
纤维素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使粪便排出,减少胃肠疾病,也有利于防治肥胖。注意婴幼儿不宜吃粗纤维,每天可以从蔬菜水果中摄取适量的柔软的纤维素。
2、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及供给量
糖类主要来自谷物类、根茎类食物及食糖,蔬菜、水果中也含少量糖、果胶及纤维素。
婴幼儿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40%~50%,随年龄增长应达55%~65%。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平均每日摄入量约为12g/kg(供能比约为37%),人工喂养儿的供能比略高(为40%~50%);
4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缺乏淀粉酶,因此消化淀粉的能力尚未成熟,米、面类食物要在4个月后才能开始添加。
糖类中的乳糖是婴幼儿最佳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在肠道溶解性好,易吸收,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以降低肠腔pH,有助于钙吸收和促进肠道益生菌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
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则碳水化合物在肠内经细菌发酵,产酸、产气并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如果同时伴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