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教学辅导3 第三篇 行政单位会计 第九章 资产.pdf
《预算会计》教学辅导3
第三篇行政单位会计
第九章资产
第一节资产的概述
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
权利。
行政单位的资产通常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
第二节货币资金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
一、现金
注意其管理原则,与事业单位相同。
现金收付过程中,若出现长款或短款,在未查明原因之前,长款先作“暂付款”处理,若
最终无法查明原因,作为应缴预算收入上缴国库;短款先作“暂存款”,待查明原因之后再作
处理。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银行存款是指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包括人民币存款和
外币存款两种。
至少每月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一次,若有未达账项,需要编制“银行
存款余额调节表”。
发生的外币业务,应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年度终了,再将银行存款外币
账户余额按年末的汇率折算为人民币,若与原账面余额有差额,记入“经费支出”。
三、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作为代表一定有价物的信用凭证,通常分为股票和债券两种。由于行政单位是
履行或代行国家职能的单位,为维护行政单位在履行公务时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行政单位不
宜购买企业债券或金融债券,更不宜于进行股票投资。因此,行政单位的有价证券特指国债。
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必须遵守有关规定。
1.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管理原则
(1)购买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家公债。新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只能购买国债。
(2)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资金来源,只能使用国家规定其有权自行支配的结余资金。
(3)有价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当期有价证券的利息以及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
收入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记入当期收入。
(4)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
2.有价证券的核算
为核算行政单位有价证券的购入、转让和收回等情况,设置“有价证券”科目。其借方登
记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出售有价证券时或到期收回债券时的成本,期
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
第三节暂付款的核算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和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
算款项。一般包括预付的材料、设备款、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第四节库存材料的核算
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如备用的
修理用材料、取暖材料和大宗办公用品等。
行政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需要耗用的办公用品和材料,如果品种不多、数量不大,
不需大量库存,可随用随买,不单独进行库存材料核算,按购入数直接列支。但材料进出量
较大的行政单位,则应单独进行库存材料的核算。
在库存材料的核算中,行政单位对购入、有偿调入的库存材料,分别以购进价、调拨价
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
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
材料盘盈、盘亏的核算:
行政单位每年应至少盘点一次,对于盘盈或盘亏的材料,应查明原因,若属于正常损耗
或溢出,则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无论是盘盈还是盘亏,都记入“经费支出”科目,只是方向
不同而已。
材料变价处理的核算:
行政单位不需用的材料,出售时,作恢复存款处理,对变价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损溢,应
增减当期“经费支出”。
材料发出的计价:
由于同种库存材料每次进料的来源不同和质量等级的差异,单位价格也可能不完全一
致,这样,当领用或发出材料时,材料管理部门就必须对材料价格进行计算,一般采取先进
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确定其价值。
借:经费支出
贷:库存材料
第五节固定资产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