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

发布:2025-05-18约3.39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第1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疾病概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乙肝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并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无关同时存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肾病变的一种疾病。第2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乙型肝炎病毒概述是一种DNA病毒,只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大颗粒:Dane颗粒,完整的HBV颗粒,由包膜(HBsAg)与核心(双股DNA、DNA聚合酶、HBcAg)构成。小球形颗粒丝状或核状颗粒由HBsAg组成,不含核酸无感染性第3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乙型肝炎病毒结构第4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完整的一圈病毒DNA含有3200对核苷酸,有4个开放阅读框架,包括S区编码HBsAgC区编码HBeAgHBcAgP区编码DNA聚合酶RNA酶X区编码X蛋白第5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BV本身并不具有直接针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肝细胞的破坏和死亡是宿主本身的细胞毒T细胞所致。只有HBsAb才有保护作用。HBeAg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30kD的二聚体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四聚体形式与高亲和力的HBeAb的抗体结合第6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发病机制具体发病机制不清,三种观点第7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BV抗原与抗体复合物致病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损伤处可见HBsAg,HBcAg,HBeAg及HBV-DNA沉积。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亦常见。第8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BV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HBV侵犯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引起免疫功能紊乱,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肾损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淋巴细胞凋亡,一方面导致HBV清除减少,原位或循环免疫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脏组织表达增多,另一方面激活非特异性免疫机制,表达于肾脏组织的HBsAg可吸引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清除HBV导致的肾损伤。第9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BV直接感染肾脏组织致病患者肾活检标本上用HBV-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斑点杂交阳性,Southern杂交阳性及原位杂交阳性均可证实HBV直接感染肾脏。第10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BV相关肾炎大体上分为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病

第11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膜性肾病是由于HBeAg的免疫复合物经由原位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上皮下沉积所致第12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膜增生性肾病是由于HBsAg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下沉积第13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为什么同样是乙肝病毒感染,而不是每个人均发病?为什么乙肝病毒引起的肾脏损伤因人而异?为什么同样是HBV感染,却引起不同类型的肾炎?第14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笼统的说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力第15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形成HBV相关膜性肾病的机制宿主的T细胞及B细胞免疫力存在缺陷,无法在HBV释放出大量HBeAg到血液中时,相应的产生足够的高亲和力IgG抗体中和HbeAg,血循环中过剩的HBeAg到达肾脏,由于其大小可通过肾小球内皮细胞的空隙,但过不了肾小球上皮细胞的裂缝而沉积在肾小球上皮下区,后续产生的高亲和力的抗HBeAg的IgG抗体与沉积HBeAg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引起HBV相关膜性肾病。此类宿主常见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者,多见于一岁以后到小学生。第16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为什么垂直感染的新生儿少见到HBV相关膜性肾病?第17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T细胞,B细胞发育不成熟,产生不了抗HBeAg的高亲和力IgG抗体。第18页,共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