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7课时 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练习,含解析).docx
PAGE1
课时作业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B.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消化、呈递抗原的功能
D.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2.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天然免疫细胞,其不需要抗原的预先刺激,直接通过细胞毒性和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来抵抗病原体或裂解肿瘤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B.自然杀伤细胞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
C.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
3.(2024·北京,9)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4.(2023·新课标卷,3,改编)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免疫细胞(浆细胞除外)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5.(2024·湖南,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
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
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6.如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病原体,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代表某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可能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
B.⑤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C.⑥在抗原作用下细胞周期缩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D.⑧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7.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
C.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8.(2025·八省联考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甲型流感病毒(IAV)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脱落形成囊泡,进入宿主细胞,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人体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A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IAV和细胞因子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信号,激活B细胞
C.细胞因子可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产热增加
D.接种IAV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
9.(2025·八省联考四川)正常细胞表面具有PD-L1,而活化的T细胞表面存在PD-1(PD-L1受体)。当PD-L1与PD-1结合后,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正常细胞,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定向抗肿瘤作用属于细胞免疫
B.PD-L1与PD-1的识别和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使用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PD-L1,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10.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11.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