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ppt

发布:2025-03-11约3.59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1.2.2.5FC受体:参与对抗体产生的调节和促进细胞间的黏附及相互作用。3.1.2.2.6补体受体:促进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第2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1.2.3T细胞亚群是由一群功能和表面分化抗原不同的细胞组成的群体。按CD分子不同,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第24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B细胞功能3.2.1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过程:第25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1.1第一阶段:形态较大,无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可表达CD19抗原分子。3.2.1.2第二阶段:IgM单体分子表达于细胞膜表面。CD19等表达量增加。3.2.1.3第三阶段:表膜开始表达IgD、FC受体和补体受体。3.2.1.4第四阶段:分化为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和能对再次刺激起反应的记忆B细胞。第26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2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第27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2.1表面抗原3.2.2.1.1HLA抗原:富含HLA1和HLA2类分子,后者对B细胞活化产生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3.2.2.1.2CD抗原:CD19和CD20分子是特有的抗原分子。CD21和CD40表达于成熟B细胞。CD79a和CD79b能与B细胞抗原受体结合,起传导信号作用。CD80分子在活化B细胞高量表达。第28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2.2表面受体:3.2.2.2.1B细胞抗原受体:BCR,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与外来抗原起反应。成熟B细胞抗原受体为SmIgM和SmIgD,未成熟的为SmIgM。3.2.2.2.2IgGFc受体:不是特有标志,作用不同,第29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2.2.3补体受体:能与补体裂解片断C3b和C3d结合的受体,可介导免疫黏附。3.2.2.2.4有丝分裂原受体:激活多克隆,发生有丝分裂。3.2.2.2.5白细胞介素受体,对B细胞活化、增生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第30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3亚群B1和B2两大类第31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3.1B1:主要分布于腹腔和胸腺,表面高表达SmIgM,低表达SmIgD。3.2.3.2B2:高表达SmIgD和B220抗原,表达VD23分子。第32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2.4B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提呈抗原、分泌细胞因子和参与免疫调节。第3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3其他免疫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故又称为抗原提呈细胞。第34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3.1吞噬细胞包括骨髓中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据有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因具有黏附玻璃和塑料表面的特性,又称为黏附细胞。第35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3.2树突状细胞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体呈细胞,分布于淋巴细胞和皮肤中居多,不具有吞噬作用,但作为辅佐细胞体呈抗原。第36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第1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一些概念1.1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的识别、活化、分化和效应过程,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第2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2非特异性免疫:即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的病原体迅速产生免疫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对多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与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NK细胞和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抗菌物质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第3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3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者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第4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5页,共5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非特异性免疫2.1屏障结构2.1.1体表屏障:皮肤、粘膜及其附属腺体;三种作用方式(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粘多糖和纤毛;分泌杀菌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