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docx
最新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
腹腔镜手术作为现代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技巧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操作技巧。
穿刺技术
穿刺是腹腔镜手术的第一步,精准的穿刺能够为后续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气腹建立:气腹的建立是腹腔镜手术的基础,常用的方法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开放式气腹法是在脐部做一小切口,逐层切开至腹膜,直视下将气腹针插入腹腔,连接气腹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此方法较为安全,尤其适用于有腹部手术史、可能存在腹腔粘连的患者。闭合式气腹法是采用Veress针经皮穿刺入腹腔,通过回抽无血、注水试验等确认针在腹腔内后,连接气腹机充气。操作时需注意进针角度和力度,一般与腹壁呈45°60°角,垂直于腹膜刺入,避免误穿血管和脏器。气腹压力通常维持在1215mmHg,过高的压力可能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过低则会影响手术视野。
套管针穿刺:气腹建立后,需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套管针进行穿刺。常用的套管针有5mm、10mm和12mm等不同规格。穿刺时应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以避免盲目穿刺导致的损伤。第一套管针通常在脐部穿刺,作为观察孔。后续的操作孔穿刺需根据手术部位和操作需求合理选择穿刺点,一般应与观察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以保证器械操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穿刺时应先在皮肤上做一小切口,然后将套管针沿切口垂直刺入腹腔,当感觉到突破感时,说明套管针已进入腹腔。穿刺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套管针穿透对侧腹壁或损伤腹腔内器官。
镜头操作
腹腔镜镜头是医生观察腹腔内情况的重要工具,熟练掌握镜头操作技巧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镜头的选择和安装:常用的腹腔镜镜头有0°、30°和45°等不同视角。0°镜头视野较为直接,适用于观察正前方的结构;30°镜头视野更宽阔,能够提供更好的侧方和深部视野,是最常用的镜头;45°镜头则适用于一些特殊手术,如需要观察深部狭小空间的情况。安装镜头时,要确保镜头与光源连接良好,镜头清洁无污渍,以保证清晰的图像显示。
镜头的握持和移动:术者应采用舒适、稳定的握持方式操作镜头,一般用右手握持镜头,拇指和食指控制镜头的旋转和变焦功能。在移动镜头时,要缓慢、平稳地进行,避免镜头晃动影响观察效果。同时,要根据手术操作的需要及时调整镜头的方向和角度,以获得最佳的观察视野。例如,在观察肝脏表面时,可将镜头调整至合适的角度,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病变情况;在进行深部组织操作时,可适当放大镜头,提高观察的清晰度。
镜头的清洁和防雾:在手术过程中,镜头容易被血液、组织碎片等污染,影响图像的清晰度。此时,可通过镜头自带的冲洗装置或在腹腔内蘸取生理盐水等方法清洁镜头。此外,由于腹腔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存在差异,镜头容易起雾。为防止镜头起雾,可在使用前将镜头浸泡在温盐水中,或在镜头表面涂抹防雾剂。
器械操作
腹腔镜手术中,器械操作是完成手术的关键环节,需要术者具备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
器械的选择和使用:根据手术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常用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包括抓钳、分离钳、剪刀、电凝钩、超声刀等。抓钳用于抓取和固定组织,应根据组织的性质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抓钳,如钝头抓钳适用于抓取柔软的组织,尖头抓钳适用于抓取较坚韧的组织。分离钳用于分离组织和解剖结构,操作时要轻柔、准确,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剪刀用于剪断组织,使用时要注意刀刃的方向和力度,确保剪断组织的同时不损伤周围结构。电凝钩和超声刀主要用于止血和切割组织,电凝钩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使组织凝固止血,超声刀则通过超声振动使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具有止血效果好、热损伤小等优点。
器械的操作技巧:在操作腹腔镜器械时,要注意双手的协调配合。一般左手器械用于固定和牵拉组织,右手器械进行主要的操作,如分离、切割和缝合等。双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避免器械相互干扰。操作过程中,要遵循“三角原理”,即观察孔、操作孔和手术目标形成一个三角形,使器械能够以最佳的角度到达手术部位。同时,要注意器械的操作力度和幅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组织损伤。例如,在分离组织时,要采用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先使用分离钳进行钝性分离,将疏松的组织分开,然后再用剪刀进行锐性分离,切断较坚韧的组织。
器械的传递和交换: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手术的进展及时更换器械。器械的传递和交换要迅速、准确,避免手术时间的延长。助手应熟悉各种器械的名称和用途,根据术者的需求及时传递合适的器械。传递器械时,要注意器械的方向和角度,确保术者能够方便地抓取和使用。在交换器械时,术者和助手要密切配合,先将旧器械从套管中拔出,然后迅速插入新器械,同时要注意避免空气进入腹腔和器械污染。
组织分离技术
组织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