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复习: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中考复习:八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年2月24日,柳州古亭山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雾凇现象,引来许多柳州市民前往观赏。那么雾凇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查。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潮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也叫硬淞),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也叫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之间空隙很多,它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生产器”,在有雾凇时,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和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人们能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雾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凇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
B.雾凇是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C.雾凇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
D.雾凇具有通透灵动的美,是一种自然现象。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⑤段主要说明了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首先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其次,要求天晴少云和静风。
B.选文第②段引用诗词,高度赞扬了雾凇的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C.选文第⑥段采用分类别、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D.选文从雾凇外表的通透灵动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运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3.请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①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搭配、加工,采取冷冻或真空等方式进行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要简单烹调的新兴菜品。预制菜产业前景广阔,但广阔的蓝海下,也有挑战的暗流。生活中,对预制菜的顾虑也比比皆是。例如:
②“小作坊、添加剂”,是对安全的怀疑。食以安为先,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是关系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长期以来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没有完整的产品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流程,导致一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③“图不符、缺斤两”,是对品质的诟病。诚信经营是市场主体起码的行业操守,然而一些平台商家以次充好、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线下商家浑水摸鱼,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顾客。这些是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侵害。
④由此看来,想要“香”飘久远,预制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需要产品研发的不懈攻关,需要行业标准的不断落地,需要行政监管的有力倒逼,需要餐饮行业的自省自律,需要你我这些消费者做出的每一次选择。
⑤毕竟,预制菜到底“香”不“香”,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4.文中“对预制菜的顾虑”的解说,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6.画横线的句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