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pptx

发布:2025-05-18约4.39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2010年11月16日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创立了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Republic)和《法律篇》中。(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0102

二、柏拉图的主要观点知识理论(理念说):01理念是什么?柏拉图认为,众多个体必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02简言之,理念是那些不变的、永恒的、非物质的本质或原型,我们所看见的实际的可见事物仅仅是其拙劣的摹本。03知识寻求真正存在的东西,它所关心的是存在,实有的东西、拥有存在的东西,是事物的本质,这些本质是永恒的相(理念),诸如美、善,它们使我们有可能断定事物是美的或善的。04

2、三大类比21太阳之喻——太阳比作善的理念洞穴囚徒之喻——意在说明我们对可感世界的知识和对理念的洞见之间的关系,与线段之喻联系起来,说明我们如何能在知识等级中,从猜测上升到洞见线段之喻(分割线)——认识能力分不同的层次(猜测、信念、仔细推理、洞见)3

柏拉图:相与具体的事物是“分离”的,它们“脱离”于我们所看见的事物而存在。分离或脱离必定仅仅意味着相有其独立的存在,即使特殊的事物灭亡了,它们也依然持存。

4、如何认识理念?第一是回忆:在我们灵魂与身体结合之前,灵魂就已熟悉诸相。现在,人们回忆其他们的灵魂在此前状态所认识到东西。学习就是重新发现,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回忆的过程。第二,人们通过辩证法的活动达到对与诸相的知识,辩证法是将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发现只是各部分相互关系的能力。第三是欲求、爱的能力。010203

5、其理念论要点首先,将世界划分为理智世界和感觉世界次,理念只能通过理性理解;再次,可感事物易变,但理念是普遍不变的,他们客观存在,且普遍有效。最后,哲学的辩证法——鹰式洞察法。

龟式洞察法:看见光线和本源(理念论的传统阐释)抽象朝上事物和感知世界鹰式洞察法:理念世界(柏拉图流溢说)朝下看见感知世界

(二)道德哲学灵魂不朽说:01人是理念世界的产物,也是感知世界的产物;人的灵魂属于理念世界,肉体属于感知世界。P5802灵魂(理念世界)——前世03水04肉体(感知世界)——生活05

2、善的理念01柏拉图二元论的划分(理念和可感事物)02善—伦理—政治规范—存在于理念形式中03作为理念的善是不变的,不管人们是否遵循它,认识它。柏拉图借此表明道德和政治有稳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完全独立于人们的不同意见和习俗。04理念不变之物(伦理—政治的善)05可感事物可变之物(各种习俗和意见)

3、恢复失去的道德对于知识,尤其是道德知识,柏拉图认为人类被唤醒的途径有两个:01一是内部途径——回忆:灵魂曾经知道的东西通过回忆的过程上升到当下的意识;02二是外部途径——老师的作用(洞穴之喻的例子)。由于理念是很难被理解的,要获得对理念的知识,需要具备良好的理智能力和训练培养。03

(三)政治哲学乌托邦思想柏拉图的《国家篇》主要有三部分:建立一个理想国组织;最早的社会分层——统治者、管理者和生产者三个阶级,其中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讨论现存国家体制的优缺点。

阶级职能美德成分统治者(哲学家)统治智慧金管理者(士兵)管理勇敢银生产者(劳动者)生产节制铁和铜

柏拉图说,在一个健康城邦中,权利应该掌握在胜任者手中,不是掌握在人民手中,或是无能和不公正的专制统治者手中,通过建立一个普遍的教育体系,是每个人有同等学习的机会和在城邦中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就能实现这个理想。

教1)平等对待所有儿童育2)10—20岁接受相同教育(体操、音乐、宗教)体3)20—30岁,学习其他科目,特别是数学系4)30—35岁,学习哲学35—50岁,学习管理实际事务

3、政治体系国家正义观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不一样,国家的教育和培养能保证每个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发挥他们最能胜任的职能。当每个人都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所有社会职能都能得到最好发挥时,社会就是合乎正义的。国家的正义和个体的正义都是人们各安其所、各司其职的产物。正义是节制、勇敢、智慧这三种德性的和谐。123

2)劳动分工论柏拉图认为劳动分工和阶级划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