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到人问的诗: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进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年 11月 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版) NOV.,2008
第36卷第 6期 JournalofXinjiangUniversity (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1.36。No.6
跌落到人问的诗 :从柏拉图到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进程
郑 一 舟
(中国人 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的诗学进程并不是像很多人描绘的是一种反拨,相反 ,亚里士多德完成 了从苏格拉
底和柏拉 图以来的诗从神格到人格的转换。在古希腊 的早期,诗与神相通 ,在柏拉图那里,诗要么属于最高领域 ,要
么成为最高领域 的障碍 ,可以说,柏拉 图对诗歌的态度始终是复杂 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所模仿的高于一般世
界,但低于必然性、普遍性的理论领域,诗歌被作为知识分类中的普通一门来看,诗完全跌落到人间。
关键词 :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诗学
中图分类号 :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000—2820(2008)06—011O-05
中国的很多文艺理论教材习惯性地把柏拉图描 讽刺的对象 。这一形象的巨大变化,这一转换到底意
绘成诗的敌人,而认为柏拉 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 味着什么?第欧根尼 ·拉尔修的 《名哲言行录》中柏
《诗学》是对柏拉图的反拨 ,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是 拉图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焚毁诗稿这件事同样具有
一 个诗 的卫道士。事实上 ,我们只要稍微迈出诗的边 类似的象征意义。我这里不是要突出柏拉图和苏格
界,而把诗学置于他们的整个思想构架 中,我们就可 拉底个人的喜好 ,我只是说这种言论 的来源会导致
以发现结论恰好相反,柏拉图对诗的感情是矛盾的, 的话语的效果 。我们对比诗人在古希腊早期话语陈
“我们的讨论就像一首诗”(《法篇》)u],而亚里士多 述中的形象,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强烈 的反差。但是尽
德远不是在反拨,他所起的作用是完全地把诗从神 管这样 ,尽管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表现出的对诗人
坛贬落到人间,从而完成了苏格拉底 以来的诗的地 的深恶痛绝 ,诗人与神的联系在柏拉图著作 中还是
位的转换。但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 ,并不只是两位哲 经常见到的,诗人这种复杂的身份在 《斐德若》篇中
人在文艺理论史上的身份 问题,这里有种更关键 的 表现的比较明显。柏拉图在 《斐德若》里按灵魂的高
东西,是诗的自身进程与形态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下把人分为九等,诗人有着第一等和第六等的双重
三大悲剧家的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死于柏拉图 身份,第一等的灵魂最容易窥见神的世界。现在大多
的青少年时代 ,而亚里士多德跟古希腊悲剧 的繁荣 数人是把第一等理解为神灵附体 ,失去平常理智,无
期毫无关系,这决不是某种偶然。 法用常识解释的诗人;而第六等是普通工匠意义上
苏格拉底被处死这件事情表面上似乎是一位捍 的做诗者 ,区别的根本点在于是否诗神附体,产生灵
卫真知的哲人被处死 ,但对诗的发展却是一种转折。 感。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根源于对哲学的误
因为被审 问人苏格拉底在被审问席上却审问了诗 解。对双重身份这个矛盾的解答在 《斐德若》篇的末
人 ,而直接导致苏格拉底上法庭 ,最终促使苏格拉底 尾就可 以找到 ,柏拉图在文 中最后再次明确提到两
被处死的三个检举人中就有诗人 。柏拉图最早的著 种诗人 :只要诗人、政治家的 “著作是根据真理的知
作之一 《申辩篇》的描写一致被认为是比较接近苏格 识写成的”,就应该用更高的称号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