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中国史部分).pdf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中国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1.政治:①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初步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②禅让制,天下为公,原始民主;
2.经济:(1)旧石器时代:渔猎采集,群居。
(2)新石器时代:①1万年前,农耕畜牧;②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产生;③刀耕火种;私
有制产生。
3.文化:①分布广泛,多元一体;②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出现;
二夏商西周(BC2070—BC1600-BC771)
【总】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1)夏:禅让制(公天下-传贤)到世袭制(家天下-传子)
(2)商:①内外服;②王位继承制: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存。
(3)西周:①分封制②宗法制: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家国同构。
③礼乐制度④世卿世禄制⑤原始民主遗存,国人政治
1.政: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④贵族政治。⑤原始民主遗存
2.经:①井田制,土地国有;刀耕火种;集体劳作;②青铜时代,青铜铸造发达;③工商食
官。
3.文:①商:宗教色彩浓厚②周:礼乐教化,敬天保民。③学在官府;
4.民族:①分封制促进文化交流;②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
三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总】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1.经:①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②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③小农经济产生;
④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手工业商业繁荣;⑤重农抑商政策。
2.政:①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②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
③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变法;④君主权力加强,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⑤士阶层崛起
3.文:①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②百家争鸣,儒墨道法。③德治与法治之争;
4.民族:华夏认同观念,民族交融,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四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1.政:
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促进民族交融,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③军功爵制;④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⑤考核实行上计制
2.经: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修建驰道、开凿灵渠;③重农抑商政策;④铁犁牛耕推广。
3.文:以法治国,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4.民族:①北击匈奴;②南征百越,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③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汉初(高祖到文景)
1.政:①汉承秦制;②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
2.经:与民休息,经济恢复,文景之治;
3.文:崇尚黄老无为思想。
4.民族:匈奴不断侵扰,和亲。
汉武帝加强大一统
1.政:①加强皇权,设立中朝;②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③设十三州刺史;④察举制。
2.经:①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②盐铁官营;③重农抑商。
④铁犁牛耕推广全国,租佃关系发展,田庄经济兴起。
3.文:①尊崇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思想。②兴办太学和郡国学。③司马迁《史记》;
4.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南击南越;
5.对外: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西汉后期和新朝
1.政:①政治黑暗②外戚专权,王莽建新③王莽改制,很快失败。2.经:土地兼并严重,豪强
地主壮大。
东汉(25-220)
1.政:①光武帝加强皇权,尚书台;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士人清议;党锢之祸;
2.经: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庄园经济发展。
3.文:①儒学渗入国家治理,以经注律;②佛教传入,道教兴起。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五魏晋南北朝(220—589年):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总】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南方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有重要成果。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政:①国家分裂,政权更迭,南方相对安定;②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门阀政治。
③分裂中孕育统一,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为隋唐大一统奠基;④律令儒家化。
2.经:①庄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