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989-2008 奶牛养殖小区防疫技术规范.docx
ICS65.020.30B4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989-2008
奶牛养殖小区防疫技术规范
2008-07-09发布2008-7-24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989—2008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沧州市畜牧水产局、青县畜牧局、沧州市畜牧兽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玉升、曹义宝、靳会珍、孙世臣、陈芳、张志瑞、刘寂然、李金华、武通讯、华艳、赵丽娟、范冬梅、吴志国。
1
DB13/T989-2008
奶牛养殖小区防疫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养殖小区选址及区内布局、防疫设施、引种隔离、消毒、免疫接种、疫病监控、无害化处理、档案记录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养殖小区的防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18407.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T5049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DB13/T568奶牛养殖小区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奶牛养殖小区
在相对集中的一定区域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生产的要求,由若干农户自愿合作建设或由一个单位统一建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规范化奶牛饲养园区,园区内挤奶、防疫、饲养等设施完备,技术规程统一,粪污处理设备齐全,由多个奶牛业主分户饲养,是现阶段奶牛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奶牛存栏在500~1000头为宜。
4小区选址及区内布局
4.1小区选址
4.1.1小区距村庄或居民区500m以上,处于村庄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周围1000m范围内无化工厂、皮革加工厂、屠宰厂、采矿场等。
4.1.2小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开阔平坦且稍有坡度的地方,交通便利,供电稳定,小区水源充足,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该地未受到工业污染和没有发生动物传染病。
4.1.3小区周围空气质量符合GB/T18407.3要求,区内环境质量符合NY/T388的要求。
4.2小区布局
4.2.1总体布局
分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污物处理区四部分,各区之间要分开。区内污道、净道分离,小区
2
DB13/T989—2008
周边应种植隔离绿化林。
4.2.2管理区
包括办公室、财务室、技术室、档案室等。
4.2.3生活区
包括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区、生产区之间应有隔离设施,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4.2.4生产区
包括牛舍、运动场、人工授精室,挤奶厅、饲料成品房、青贮窖、干草棚等,区内养牛场(户)之间牛舍和运动场要分开,保持一定隔离。规模较大的奶牛小区应分单元进行管理,各单元之间设防护隔离带、种植防护林。
4.2.5粪污处理区
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包括沼气池、贮粪场、兽医室和病牛隔离室等。粪尿处理池距水源200m以上,污水、雨水分流排放。
5防疫设施
5.1消毒间
生产区门口应设消毒间。消毒间应配备喷雾消毒设施或在屋顶、墙壁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地面铺设消毒垫,垫内长期存留消毒液。消毒间备有胶鞋、工作服、高压喷雾消毒器械等。
5.2消毒池
小区大门口及奶牛生产区进口处设车辆消毒池,池宽与大门宽度相同,池深20m~25m,池长与本区内大型运输车量一个半轮胎周长相同。池内注入适量的2%~4%火碱水,3d~7d更换一次消毒液。小区内每个奶牛饲养场(户)入口处也应建立小型消毒池。
6引种隔离
不得从疫区引进奶牛,引种检疫应符合GB16549的要求。引进的奶牛,在隔离场至少隔离饲养30d~45d,经动物检疫部门检查确认健康合格后方可入群饲养。
7消毒
7.1总体要求
小区内各奶牛养殖场(户)消毒要统一时间进行,定期更换消毒剂品种。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NY/T5049的要求。
7.2消毒方法
7.2.1环境消毒
7.2.1.1牛舍周围环境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