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46-2004 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规范.docx
B42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46—2004
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规范
2004-07-05发布2004-07-05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546—2004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少华、刘振水、林德奎、魏玉东、何淑平。
1
DB13/T546—2004
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养殖小区的总体要求、规划布局、建筑物配置妥求、牛舍建筑要求、挤奶厅
及场区绿化。
本标准适用于奶牛养殖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407.3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全混合日粮
即TMR(TotalMixedRation)日粮,是指根据奶牛在泌乳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把切短的粗饲料、精饲料和齐种添加剂进行充分混合而得到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
3.2
阶段饲养
即根据奶牛不同年龄(犊牛、育成牛和成年牛)或不同泌乳期(初期、盛期、中期、后期和干乳期)的营养需要,分阶段进行科学的配合日粮和饲养。
3.3
散栏管理
是将白由牛床饲养与挤奶厅集中挤乳相结合的现代奶牛饲养工艺。母牛在饲喂区和休息区内白由采食、活动和休息,在挤奶区内集中挤奶。
4总体要求
4.1周围环境
4.1.1易于防疫
4.1.1.1应选择在村庄(或居民区外的下风处,地势略低于村庄(或居民区),与村庄(或居民区)之间要保持500m以上的距离,但要离开村庄(或居民区)的污水排出口。
4.1.1.2避开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造纸厂、矿山等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
4.1.1.3畜禽场相互间距离应在500m以上。
4.1.2交通方便
距离干线公路(省道)1000m以上,以利防疫卫生和减少噪声。但要有专用道路与主要公路相连,便于饲料、鲜奶的运输和工作人员的逃出。
4.1.3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
具备可靠的屯力供应,必要时应自备发屯机。另外,小区不应建在超高压输电路下,避免高压辐射和触电。通讯方便,以便信息互通。
4.1.4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选择饲草(如苜蓿)和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较广的地区建场,便于运输。
4.2场地环境
2
DB13/TS46—2004
4.2.1地形地势
4.2.1.1地势高燥,至少应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的水位线;不能选择低洼潮湿的场地,远离尚生虫繁衍的沼泽地。
4.2.1.2背风向阳,避开西北方向的风口地带,以保持场区小气候的相对稳定。
4.2.1.3地面平坦而稍有坡度,便于排水,防止泥泞。
4.2.1.4地势开阔整齐,场地不要过于狭长。场地面积最好留有发展余地。
4.2.1.5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如河川、沟壕、树林等作为场界的天然屏障。
4.2.1.6选择在米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病的地方。
4.2.2土质
土壤应该透气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以沙质土壤最合适,以便雨水迅速下渗,保持小区内清洁干燥。
4.2.3水源
有充足、清洁可饮用的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规定。
4.2.4空气
空气质批应符合GB18407.3的规定要求。
5布局与规划
5.1占地面积
可根据饲养规模、管理方式、饲料贮存和加工等条件来决定。要求布局紧凑,在不影响饲养密度的情况下尽量少占地,并留有发展余地。从防疫、饲草饲料供应运输和便于饲养管理的角度出发,每个奶牛小区饲养奶牛总头数以不超过1000头为宜。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牛饲养数址和占地面积的确定可参照表1的规定执行。
表I奶牛饲养数量和占地面积关系表
总头数
成年奶牛(头)
后备奶牛(头)
占地面积(hm2)
1000
600
400
5.65
700
415
285
4.21
400
230
170
2.45
200
125
75
1.33
100
55
45
0.67
5.2场区规划
5.2.1原则
5.2.1.1各种建筑的总体布局应本着囚地制宣、便丁科学养殖、卫生防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