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42.1-2004 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奶牛场建设.docx
B43
DB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42.1-2004
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奶牛场建设
2004-06-07发布2004-06-2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542.1-2004
前言
DB13/T542-2004《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奶牛场建设。
——第2部分:奶牛品种繁育。
——第3部分:奶牛饲料与饲草。——第4部分:奶牛饲养管理。
——第5部分:奶牛疾病防治。
本部分为DB13/T542-2004的第1部分。本部分由唐山市丰润区人民政府提出。
本部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丰润区分局与唐山市丰润区畜牧水产局共同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占江、王立江、张汉宇、张友奇、郭锐、孟祥瑞。
I
1
DB13/T542.1-2004
奶牛场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奶牛场建设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奶牛场建设和奶牛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河北地区奶牛养殖场区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曰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J39-1990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5027-2001畜禽饮用水水质
3奶牛场选址
3.1场址选择应充分进行方案论证,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尤其是要符合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的规划。场址应选在交通便利、供电充足的地区,附近应有、或有条件建立充足的青、粗饲料供应地;应符合动物防疫要求,育种场与居民住区和其它畜牧场的距离不小于1000m,应距离交通要道1000m以上;一般牛场应与居民住区和其它畜牧场的距离不小于500m,应距离交通要道300m以上;场址建设应避开居民点、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主风向;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通风、土质良好、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点。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水土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家畜疫病常发区及山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3.2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88要求。
3.3场址必须有满足生产条件的水源,水质应符合NY5027-2001的规定。
4奶牛场设施与布局
4.1设施
4.1.1生产设施:母牛舍、后备母牛舍、运动场、荫棚、产犊间、犊牛舍、犊牛凉棚、人工授精室、挤奶厅、病牛舍、消毒池等。
4.1.2辅助生产设施: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池、兽医室、质检与化验室、档案资料室、饲料库、草棚、饲料加工车间、青贮窖、装车台、地中衡、锅炉房、供配电、制冷、通信、给水、排水、仓库、维修间、贮粪场、病死牛处理设施及粪便污水处理场等。
4.1.3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办公用房、食堂、宿舍、围墙、大门、门卫值班室、场区道路、场区管
2
DB13T542.1-2004
线、场区绿化、场区厕所等。4.2奶牛场布局
4.2.1牛场内应分设管理区和生产区生产区在场区的干燥处。产房、隔离区、粪污处理设施应布置在场区的较低处,与管理区不在同-主导风向上贮粪场与住宅之间要保持200m以I:的距离,与牛舍保持100m以上的距离;隔离区应在牛舍200m以外的牛场边缘
4.2.2牛样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奶牛出人的专用道路与粪便等废弃物、淘汰牛出场的道路应分开、雨水和污水应分开
5奶牛舍建设
5.1牛舍应坐北朝南。牛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以降低牛群发生疾病的机会。冬季温度保持在5℃以上;夏季高温时应保持不高于35℃。种牛舍空气相对湿度40%~80%,牛舍要行--定数量大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房顶有一定厚度,隔热保温性能好,
5.2牛舍可采用单列、双列、时闭、开放式牛舍,单列开放式牛舍建筑面积按每头5m2-6.5m2计算,跨度4m-5m。双列式牛舍建筑面积按每头8m2--9m2计算,跨度12m,尾对尾式中间为清粪道,两边各有
条饲料通道:头对头式中间为饲料通道,两边各有一条清粪通道。单列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有顶棚,朝阳面敞开,设围栏、
5.3屋顶可采用双坡、单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