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4_T2254-2014_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_安徽省.docx

发布:2025-05-12约2.7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050

B5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254—2014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胶体金免疫

层析法

Detectionofchloramphenicolresidueinaquaticproducts-Colloidal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method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225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合肥市渔政监督管理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合肥市渔业协会、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

本标准起草人:赖年悦、孙德祥、桑丽雅、周作友、徐薇、陈友顺、杨锐、曹海、张军、夏俊华、

陈元生、程定文、方凯、钱继银、桂淦、胡积清、戴靖、陈晓荣、徐丽、沈亭海、徐经云、季曙春。

I

DB34/T2254—2014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中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残留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

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测定步骤、结果判断及表述、结果确证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鱼、甲鱼、龟肌肉组织和虾、蟹去壳、肠腺的可食用组织中氯霉素残留的快速筛查检

测。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3μg/kg。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原理

本法为竞争抑制法,将氯金酸用还原法制成一定直径的金溶胶颗粒,标记抗体。样品中残留的氯霉

素,经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净化,滴加在氯霉素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的加样孔中,样品溶液以

硝酸纤维素(NC)膜为载体,利用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缓慢向另一端渗移,在移动过程中,样品溶液中

的氯霉素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从而抑制了抗体和检测线上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结合,

未被氯霉素结合的抗体与检测线上的抗原反应,并通过胶体金的颜色而显示红色条带。用胶体金读卡仪

或目测比较板/卡上控制线(C线)和检测线(T线)上红色条带的有无及颜色的相对深浅进行判定。

当试样中的氯霉素含量达到或超过本方法检出限时,检测线较控制线显色淡甚至无显色,判定为阳性;

反之,当试样中的氯霉素含量在本方法检出限以下或无残留时,检测线与控制线显色一致或偏深,判定

为阴性。

4试剂和材料

4.3正己烷(C6H14)。

4.4氯霉素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

4.4.1氯霉素结合抗原:偶联率为1∶10~1∶20(载体蛋白:CAP)。

4.4.2抗氯霉素抗体:多抗或单抗。多抗效价应大于5000(间接ELISA法),或有效抗体含量应大

于0.05mg/mL;特异性应大于5000(间接抑制ELISA法)。单抗效价应大于15000(间接ELISA法),

或有效抗体含量应大于0.5mg/mL;特异性应大于5000(间接抑制ELISA法)。抗体相对亲和力应大

1

DB34/T2254—2014

4.4.3样品垫:玻璃纤维或纸质薄片。

4.4.4金释放垫:聚酯纤维片,免疫金释放时间小于5min,释放效率大于80%。

4.4.5NC膜:4cm毛细管时间121s~149s。

4.4.6吸水垫:滤纸或玻璃纤维或吸水纸。

4.4.7背衬:PVC。

4.4.8塑料模板。

4.4.9PBST缓冲液。

4.4.10储存与使用。密封包装,干燥阴凉处保存,用前恢复至室温,即开即用。

5仪器和设备

5.1电子天平:感量0.01g。

5.2均质机:转速≥8000r/min。

5.3离心机:离心力≥3000g。

5.4氮气或空气吹干仪:加热温度≥60℃。

5.5微量移液器:10μL~100μL,100μL~1000μL。

5.6胶体金读卡仪:测量精度±0.02RLU(@0.4RLU)、±0.04RLU(@0.4RLU)。

6测定步骤

6.1试样制备

鱼去鳞、去皮,取肌肉部分;甲鱼、龟取肌肉部分;虾、蟹去壳、肠腺,取可食部分。切成0.5cm×0.5

cm×0.5cm的小块后混合,用均质机制成糜状。

称取2.0g(±0.1g)均质后的样品于5mL离心管中,加入3mL乙酸乙酯,剧烈振荡3min,

室温下,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