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pptx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演讲人:日期:
目录02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01急性胰腺炎概述0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04急性胰腺炎的治疗05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06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与随访
01急性胰腺炎概述
定义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发病机制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同时,炎症反应可能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定义与发病机制
发病率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死亡,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复发率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可能复发,需长期随访和管理。急性胰腺炎在消化系统急症中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特点
病理分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组织水肿,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继发性胰腺炎胰腺组织出现出血和坏死,病情严重,常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并发症。由其他疾病(如胆道疾病、酒精、药物等)引起的急性胰腺炎,需同时治疗原发病。123
02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多位于左上腹,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可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常伴腹胀。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胆汁或咖啡样物质。多为中度发热,少数为高热,一般持续3-5天。由于呕吐、禁食及肠道吸收减少,患者常出现脱水症状。主要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脱水
上腹部常有压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可向背部放射。腹部压痛体征表现腹部肌肉紧张,呈“板状腹”,压痛和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伴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改变少数患者可因严重的炎症反应、出血或坏死而出现休克。休克
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出现核左移现象。血常规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升高,其中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5天后逐渐降至正常。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胰腺肿大、水肿、坏死等炎症改变,同时可排除其他急腹症。淀粉酶测定可出现低氧血症,伴有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血气分像学检查
0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诊断标准急性、持续性中上腹痛多数患者的腹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疼痛多位于左上腹,可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可阵发性加剧,一般胃肠解痉药不能缓解。恶心、呕吐及腹胀起病时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混有胆汁,甚至血液,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腹胀一般出现在腹痛之后,其程度与病变程度一致,重症患者因腹膜炎和肠麻痹可出现全腹膨隆及明显压痛。发热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有中度发热,持续3~5天不退,发热一般无寒战,呈弛张热或稽留热。若体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常表示有并发症发生,如胰腺坏死或继发感染。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排除胃肠道穿孔、肠梗阻和胆囊结石等疾病,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早期可见胃大弯下方模糊阴影和致密影,即哨兵袢;后期可见肠麻痹所致的充气肠袢。腹部B超是急性胰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液体积聚和胆系扩张等。腹部CT是急性胰腺炎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密度及周围组织的改变。胰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增高、胰周液体积聚和蜂窝织炎样改变是急性胰腺炎的典型CT表现。
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发病年龄多较急性胰腺炎年轻,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放射,Murphy征阳性,腹部B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壁厚、胆囊内结石等。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有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呈刀割样,迅速波及全腹,腹膜刺激征明显,呈“板状腹”,立位X线检查可见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影。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袢充气、气胀肠袢和气液平面。123
04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通过静脉补液和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供给。补液和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常选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过胃肠减压,减少胃酸分泌和胰腺分泌,降低胰腺负担。禁食和胃肠减压采取胃肠减压、应用止痛药等措施缓解患者疼痛。疼痛缓解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抑制胰酶分泌及胰酶活性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如奥曲肽等,可有效抑制胰酶分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白酶抑制剂如乌司他丁等,可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减少胰腺损伤。解痉止痛药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可缓解胰腺痉挛和疼痛。抗生素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手术治疗剖腹探查及引流术对于胰腺坏死、腹腔内大出血等情况,需进行剖腹探查及引流术。胰腺切除术对于胰腺坏死严重或合并胰腺脓肿等情况,需进行胰腺切除术。微创手术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可用于胆道结石的取石及胆道引流,减少胆源性胰腺炎的发作。术后处理包括持续胃肠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