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4_T2545-2015_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发布:2025-05-11约3.5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

B6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545—2015

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

技术规程

Technologyregulationofdrydirect-seededhybridricecultivatedonthewheat

stubblelandinJianghuairegionalongtheYangtzeRiver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54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

协同创新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华春、徐剑、董伟、马惠应、程国旺、徐晓莉、王中花、夏泽静、朱莉、李

卫东、李飞、唐照锐、陈先锋、李碧、潘华、吴晓亮、周红英、操礼春、周桂林、霍二伟、贡玉洁。

I

DB34/T2545—2015

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沿江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量指标与产量结

构、栽培技术要求、种子准备、大田播种、田间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江及江淮地区一季杂交水稻麦茬旱直播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DB34/T1009-2009中稻直播生产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在小麦(或大麦)收割后,将稻种人工直接撒播或机械条播在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

2

产量为550kg以上。

2

穗数18万左右,每穗140粒~160粒,千粒重26g~28g。

气候环境条件应符合NY5116的规定。土地要求地势平坦、田间沟系配套、排灌便利、保水效果

1

DB34/T2545—2015

5.2品种要求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适宜沿江江淮地区种植的抗倒性强、分蘖力适中、抗病性

好、株高适中的早熟中籼稻杂交品种(组合),直播生育期在130d以内。

5.3群体控制指标

每667m基本苗5~7万,最高茎蘖数不应超过25万。

2

6种子准备

6.1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规定。

6.2晒种

浸种前晒种2d~3d。

6.3浸种与包衣

播前4d应用10%吡虫啉20g加水8~10kg,浸稻种2.5~3kg浸种,浸透后用旱育保姆复

配剂拌种。

6.4拌种方法

7大田播种

7.1确定播期

麦茬直播稻应及早进行抢播,大麦茬可在5月底至6月初之间播种,小麦茬需在6月10日前

发芽率在90%以上的品种,每667m

7.3秸秆还田及整地

选择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时将秸秆切碎还田,要求秸秆长度小于10cm,均

2

种量为1.5~2kg。

7.4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机械应一次性完成整地、播种作业,掌握浅播匀播的原则,深度在1.5~2cm为宜。

2

DB34/T2545—2015

7.4.2人工撒播

人工撒播要保证撒播均匀,力求匀苗全苗。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采用定畦定量的办法,先播70%

的种子,再用30%的种子补缺补稀。

8田间管理

8.1施肥技术

8.1.1总用肥量

施用肥料折合纯N、P2O5、K2O量分别为每667m12~15kg、6~8kg、7~10kg。

2

8.1.2基肥

一般基肥每667m

8.1.3分蘖肥

在4~5叶期,应及时追施壮蘖肥,促进苗肥苗壮和分蘖,结合灌水每667m

8.1.4穗肥

2

施复合肥(N:P:K=15:15:15)30kg,尿素5~10kg。

2

施尿素5kg。

水稻长势过旺、叶色偏浓的田块或遇到低温、多雨、寡照及发生病害时,可不施、少施或延期施氮,

也可施钾不施氮。

一般每667m用40%水稻专用穗肥12.5~15kg,或尿素5kg,氯化钾5~7.5kg,或在晴天

2

2

进行叶面追肥,每667m用尿素200g加磷酸二氢钾40g,对水2~3kg进行喷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