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3184-2018_江淮地区麦套稻轻简栽培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ICS65.020.20
DB34
B05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184—2018
江淮地区麦套稻轻简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lightandsimplifiedcultivationofriecintecroppingwheatin
Jianghuaiarea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18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
业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道田、张德文、施六林、于学奎、王桂琼、汪婉琳、张伟、黄建华、王安祥、
于媛媛、罗干、王斌。
I
DB34/T3184—2018
江淮地区麦套稻轻简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淮地区麦套稻轻简栽培技术中的产量目标、品种选用、田块选择、播种、前茬收获、
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淮地区麦套稻的轻简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产量目标
有效穗16万穗~18万穗/667m,每穗总粒数180粒~20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4g~
2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引种备案)并适宜江淮地区作一季稻种植的籼型水稻品种,全生
育期135天~140天,分蘖力强,抗倒伏,优质高产。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选择5月底前收获且虫害轻的麦田,要求田块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沟渠配套、排灌方便、
保肥保水性好。
晒种后,将稻种浸种达到50%露白时,沥去多余水分;选用适于籼稻并具保湿性能的种衣剂或拌
种剂,将浸种后的种子慢慢加入装有种衣剂或拌种剂的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
1
DB34/T3184—2018
常规稻用种5kg~6kg/667m,基本苗保证在10万株~12万株/667m;杂交稻用种2.0kg~
22
3.0kg/667m
6.3播种方法
定畦定量,人工或机械均匀撒播,地头边幅相应增加10%播种量。播后及时用绳子拉动麦株,使
,基本苗保证8万株~10万株/667m。
22
稻种全部落地。
6.4
播种时间
水稻套播时间应在5月15日~20日,保持稻麦共生期9天~12天。
7前茬收获
小麦机收时,留茬高度10cm~15cm,机收时机器走Z字型,尽量避免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碾压,
防止机械伤害稻苗。麦秸秆粉碎后全部还田,秸秆量过多或抛撒不均匀时,用铁钗将麦秸向两边挑开,
均匀覆盖在田面上。
8肥水管理
8.1肥料施用
8.1.1肥料运筹
中等肥力田块每667m总施肥量:纯氮13kg~15kg,五氧化二磷5kg~6kg,氧化钾11kg~
2
麦收后第一次灌水时,每667m施N:P:K含量为15:15:15的复合肥30kg~35kg。
2
8.1.3分蘖肥
6月20日~25日(水稻叶龄5叶~6叶),每667m
8.1.4穗肥
水稻叶龄余数2.0叶~2.5叶时,每667m
2
2
水稻播种后当天下午灌齐苗水,待麦田土壤浸透后迅速排水,确保第二天田间不积水。小麦收获后
结合施肥,建立水层2cm~3cm。
8.2.2分蘖期
分蘖期浅水勤灌。水稻茎蘖苗每667m
8.2.3抽穗期
2
达到24万~25万,开始排水搁田,分次进行。
2
DB34/T3184—2018
拔节孕穗期保持土壤湿润,抽穗开花期保持有水层。
8.2.4
灌浆期
干湿交替,水稻收获前7天断水,防止断水过早。
9病虫草害防治
9.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