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 2101-2022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生产技术规程.docx
ICS67.060CCSB2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101—2022代替DB34/T2101-2014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cultivationregulationforwheat-ricecroppingsyeteminjianghuairegion
2022-03-29发布2022-04-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2101—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4/T2101—2014《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与DB34/T2101—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标准名称修改为: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生产技术规程;
b)品种搭配中修改了小麦品种类型(见第6章);
c)茬口配置中修改了水稻播栽期和小麦播种期(见第7章);
d)增加了秸秆还田(见第8章);
e)增加了水稻栽植行株距配置(见9.2);
f)增加了水稻施肥的部分措施(见9.3);
g)增加了小麦播种机械的部分指标(见10.1);
h)增加了小麦施肥的部分措施(见10.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肥东县农业农村局、天长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舒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立权、胡丽玲、康子领、柯健、吴周、何海兵、尤翠翠、李刚华、王华斌、袁永强、孙如银、范国斌、于丹莉、周兵、吴小文、吴晨阳、郭爽爽、彭绍春、葛义学。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34/T2101—2014,2022年第一次修订。
DB34/T2101—2022
1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产量指标、品种搭配、茬口配置、秸秆还田、水稻栽培和小麦栽培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江淮地区稻-麦周年平衡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34/TDB34/TDB34/TDB34/T
2338
2970
3743
3873
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机插水稻基质育秧技术规程
麦茬水稻气候智慧型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周年平衡生产annualbalancedproductionofriceandwheat
依据温光资源分配特征及水稻、小麦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对水稻-小麦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实现水稻与小麦两季作物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4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5产量指标
周年产量1050kg/667m2~1200kg/667m2,其中小麦产量400kg/667m2~450kg/667m2,水稻产量650kg/667m2~750kg/667m2。
6品种搭配
DB34/T2101—2022
2
选用合法的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中籼稻或中粳(糯)稻品种,籼稻生育期135d~145d,粳(糯)稻生育期145d~155d。小麦选用合法的半冬性偏春或春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7茬口配置
水稻适宜播种期为5月15日~5月20日,移栽期6月5日左右;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20日~10月30日。
8秸秆还田
8.1秸秆粉碎
水稻和小麦收割时选择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进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