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四章 制剂分析1.doc

发布:2025-05-11约1.8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学年第二学期药物分析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13大专6、高职3授课人:赵梦静课时:2

【课题】

概述

【教学目标】

制剂的特点和指导原则的掌握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制剂的特点和指导原则

【教学难点】

制剂的指导原则的总结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周次

17

17

17

星期

3

3

4

节次

4

56

1

班级

6

3

6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揭题

5

什么是制剂?

什么是剂型?

提问

引入到制剂分析课题中

新授课程

30

为了防治与诊断疾病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药物的分析,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便于患者服用,便于储藏与运输,根据药典、部标准或其他法定处方,需将原料药和辅料等经过加工制成各种制剂。

常用的剂型有: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等

根据制剂中含有有效成分的种类,又可将制剂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

一、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是对各种制剂,应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定。

特点:

1、消除辅料的干扰

稀释剂、赋形剂、附加剂会影响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所以首先要消除这些干扰。

如:维生素C中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干扰碘量法

阿司匹林片剂中酒石酸、枸橼酸,影响酸碱滴定→两步滴定法

2、消除共存药物的干扰

复方制剂、特别是含量测定

3、根据制剂生产中可能引入的杂质确定检查项目和限度要求

制剂的杂质检查,主要是检验制剂在制备过程中或贮存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

原料药不再检验,因为投料前已检验合格。

4、含量限度比原料药宽

如:原料药磺胺嘧啶含量不得少于99.0%,磺胺嘧啶片应为标示量95.0~105.0%,允许±5.0%。

二、制剂分析的指导原则

1、鉴别

A、为消除共存药物和辅料的干扰,应通过溶剂溶解而分离;B、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规定吸收波长或不同波长吸收度的比值);C、当主药含量低微时,可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方法,如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D、必要时可增加与同类药物相区别的鉴别试验(如磺胺类测定提取物的熔点)。

2、杂质检查

A、制剂的杂质检查一般首选薄层色谱法,如不能解决,再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B、除检查生产工艺中可能带入的有关杂质外,主要控制降解产物;C、当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杂质检查时,应选用主药无吸收的波长或杂质有吸收的波长处规定吸收值限量,用以控制杂质的限量。

3、含量测定

A、可能时应选用与原料药相同的测定方法;B、共存药物、辅料、附加剂有干扰时,可考虑增加预处理或改进方法,排除干扰后用原料药的测定方法;C、降解产物有干扰时,可选用专属性较高的方法;D、主药含量很小的制剂可选用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应注意避免溶剂或降解产物的干扰,选用的波长应具有合适的峰形和吸收,E1%在100以上,应尽量减少使用有机溶剂,尤其避免使用有毒作用的溶剂;E、含量测定法应能适用于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共同应用,三种测定尽可能用相同的溶剂;F、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若不能直接采用吸收系数法,而又无其它适宜方法时,也可用合适的计算分光光度法,对于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组分的制品不宜选用此法;G、对于所含杂质或赋形剂干扰含量测定,需先经繁杂的分离才能测定,或各成分间互相干扰的制剂或复方制剂,可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重新了解制剂的概念

查看常见的剂型

从案例中了解制剂分析的特点

掌握各个步骤的重要内容

先重新了解药物制剂的概念,才能开始下面的内容

掌握大标题

课堂总结

5

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的指导原则

作业拓展

5

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的指导原则

板书

概述

制剂分析的特点制剂分析的指导原则

消除辅料的干扰1.鉴别

消除共存药物的干扰2.杂质检查

根据制剂生产中可能引入3.含量测定

的杂质确定检查项目和限度要求

4.含量限度比原料药宽

教学反思

学生进入整本书的复习状态,所有知识都已学过,只是授课教师不同,复习时应尽可能详细,照顾到老师不同的情况。本节课知识较密集,学生容易搞混,需缓慢理清重点,帮助较差的学生辅以相应的练习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