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四章 免疫分析.ppt

发布:2020-02-27约6.2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免疫原的制备 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连接方法—混合酸酐法(氯甲酸异丁酯法)-COOH * 日落黄 * 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免疫原的制备 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连接方法—琥珀酸酐法(-OH) * 群勃龙—免疫原的合成 * 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免疫原的制备 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连接方法—重氮的对氨基苯甲酸法(酚基) * * 沙丁胺醇—免疫原的合成 * 己烯雌酚—免疫原的合成 * 单醚化 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抗体的制备 抗血清-多克隆抗体 Polyclonal antibodies * 抗原抗体的制备技术---免疫原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ies * * Polyclonal Monoclonal antibody * Polyclonal Monoclonal Contains many antibodies recognizing many determinants on an antigen Contains a single antibody recognizing only a single determination Various classes of antibodies are present (IgG, IgM, and so on) Single class of antibody produced Can make a specific antibody using only a highly purified antigen Can make a specific antibody using an impure antigen Reproducibi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difficult Highly reproducible 抗原抗体反应 非共价键结合—结构互补 电荷相反 1. 静电引力 (electrostatic forces)或库伦引力 (Coulumbic attraction force) -NH3+ -COO- 2. 范德华力(Von der Waal attraction force) 3. 氢键结合力 (hydrogen bound) 4. 疏水作用力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反应的阶段性 *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电解质 0.85%NaCl or buffers作为稀释液 2. 酸碱度 pH6-8 3.温度 15-40℃, 37℃ * 传统免疫反应:(体外抗原-抗体反应,血清学反应,非标记免疫分析) 凝聚性反应 1.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2.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 3. 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 4. 免疫印迹( immunoblotting ) * 1.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状物质(如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Karl Landsteiner 直接凝集反应 * 已知抗原做诊断试剂 间接凝集反应 定义 —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无关颗粒(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活性炭)上的凝集试验-形成致敏颗粒,再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反应 应用 — 检测与可溶性抗原对应的抗体或可溶性抗原 * 间接凝集反应 *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1.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 2.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test) 可溶性抗原(血清蛋白、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液)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且比例适当时,经过一段 时间孵育出现肉眼可见沉淀物的过程。 * 1. 液相沉淀试验 环状沉淀试验(Ring precipitation test) 絮状沉淀试验(Flocculation test) 2. 凝胶沉淀试验 单向免疫扩散 (single immunodiffusion test) 双向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