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南郑州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x
2010-2023历年河南郑州盛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文字清晰地记载了……”说明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B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错误;CD强调的是史书典籍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考点: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点评:该题重点是把握题目中“汉字”二字的重要性,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和判断做出选择即可,难度较小。
2.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群众的需求
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即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形式要共同发展,该题繁荣,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面群众的需求,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④正确;文化作品的社会效益应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错误;③与题意主旨不符。该题选D。
考点:文化发展要多样化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发展要坚持多样化的理解和运用,选项中的错误说法并不难排除,难度适中。
3.一个原本只能卖1元钱的普通瓷碗,经设计师的妙手,成为价值几十元的抢手货;几张看似简单的景观设计图,带动了数千万元的销售收人……2010年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依托于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底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正发挥出强烈的全球集聚效应,吸引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设计单位等海内外创意力量落户西子湖畔。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创”出杭州经济新引擎。2011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2.1%,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服务业的“头把交椅”。
(1)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杭州市的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4)
参考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生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创”出杭州经济新引擎,带动了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既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又要关注和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离不开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强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并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⑤要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展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试题分析:该题以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召开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生活内容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第一问,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要总结归纳材料内容,并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解读。材料反映的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杭州经济的发展,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二问,为杭州市的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如何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发展文化产业。学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条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要反对的错误倾向等角度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回答。
考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新的途径及主体
点评:该题以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召开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创新等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要求学生对材料内容要准确概括和总结,能概述其中反映的道理。文化创新的知识点要全面掌握,从途径、主体和错误倾向等几个方面全面回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4.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前列,对整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