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

发布:2025-05-07约1.02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

C.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现实意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因此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故选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2.《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所造成的后续影响。依据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也就是亚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商品都在十三行出现,从而反映了世界之间的联系加强,即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影响

3.“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体现了①②④的内容,而族产归同族人共有是可能的,但不会扩大到非同姓的村落居民,因此不能视族产为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③没有得到体现,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4.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由“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得知这主要从消极方面来说明罗斯福新政,即罗斯福新政采取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办法,稳定了金融市场,增加了就业机会,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但也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加剧。BCD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故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5.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因此D的表述不合史实。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

6.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