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x
2010-2023历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A.内阁掌握实权
B.国王“统而不治”
C.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D.国王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参考答案:B
2.美国史学家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中指出:“民主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雅典为防止出现这一现象而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设立陪审法庭
参考答案:C
3.日本天皇1937年9月2日发出的《宣战诏书》称:“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发扬忠勇,只为促进中华民国醒悟,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别无他意。朕期望帝国臣民鉴于今日之局势,忠诚奉公,同心协力,以襄助达到所期之目的。”这段话最能证明的是
A.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圣偶像
B.天皇是日本最高统治者,是军队最高统帅
C.天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负责人
D.天皇为东亚和平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动员
参考答案:C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07年12月22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Ⅰ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打捞出水。“南海Ⅰ号”在前期考古出水的文物,大多是中国与外国间的贸易货品,其中以瓷器为主,还有金饰、漆器、金属制品等。800年前,瓷器在欧洲被奉为贵族用品,一件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往往可以卖到两三百倍的价钱。据估计,倘若“南海Ⅰ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Ⅰ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2007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
材料二:19世纪德国学者在《中国亲程旅行记》中,描写了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并在一张地图中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其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到:“丝路有陆、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CCTV《丝绸之路探秘》
材料三:宋朝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保证市舶司掌握的舶货源源不断地向京师输送;二是尽可能扩大市舶司直接掌握的海外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值。宋朝与东南沿海国家绝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友好关系,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第一大港。南宋末海盗活动特别猖獗时则另当别论。
——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请回答:
(1)你认为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4分)?
(2)分析“南海一号”沉没前所处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4分)
(3)有学者认为,在世界航海史上,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于中国的丝绸之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丝绸之路比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更大。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⑴特点:①贸易运输量较大,海外贸易的利润更大;②便于运载瓷器、金属等硬质货物;③贸易范围广;④组织管理性较强,进出口贸易一般通过政府所设置市舶司等机构管理;⑤对技术要求高,涉及造船、指南针等当时的先进技术;⑥风险较高,一旦沉船,会导致整体损失,前功尽弃,如“南海一号”的事故;还可能遇到海盗入侵等风险。(任答其中4点得4分)
⑵原因:①北方时有战乱,南宋政治统治相对稳定;②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③手工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等科技用于航海;④政府的支持,提倡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等机构;⑤西夏兴起,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受堵;⑥与周边国家有相对稳固的睦邻友好关系,等等。(任答其中4点得4分)
⑶(注: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作答,否则不能得分;只选择观点而不说明理由,也不能得分。)
赞同新航路开辟:①新航路开辟使得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起来,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之一;②使得欧洲殖民者把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其他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③发现了新大陆,沟通了世界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标志全球化的起步。(任答其中2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