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x

发布:2025-05-08约4.9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林源和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

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2.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D.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

参考答案:A

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B.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

C.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参考答案:D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3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3分)

参考答案:(1)提出“仁”学,提倡为政以德。(1分,每点0.5分)

(2)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每点0.5分)

(3)宋代儒学发展成为理学。(1分)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分)

(4)明清时期,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否定和批判。(1分)

(5)经世致用。(1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5.英语课上,老师问:WhoisthePrimeMinisterofthePartyofAIliance(同盟)?”你的回答是(???)

A.CaiYuanpei

B.SunZhongshan

C.HuangXing

D.SongJiaoren

参考答案:B

6.请阅读下列精美的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A

7.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参考答案:D

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己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①重视全面发展?②重视德育③教育要面向全世界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9.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

参考答案:C

10.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