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答案:B。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答案:B。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体现了适应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要求。循序渐进体现的是适应身心发展顺序性;教学相长强调师生相互促进;防微杜渐和身心发展规律无关。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答案: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著名学者的学说并非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答案:C。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等方面,也就是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教师并非主要进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探索未知领域。
5.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答案:D。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引起学习动机是教学的起始阶段;巩固知识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运用知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但不是中心环节。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A、B、C选项中的矛盾也是德育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
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也是班主任的工作之一,但不是中心环节。
9.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答案:D。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他于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梅伊曼是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提出了传统教育理论;洛克提出“白板说”。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答案: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等。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但都不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1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答案:A。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循序渐进是针对顺序性;因材施教针对个别差异性;分阶段进行针对阶段性。
1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62年
B.1901年
C.1904年
D.1912年
答案:A。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它是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1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