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平潭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福建省平潭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教育学部分
1.教育史上,“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答案:A。苏格拉底以其“产婆术”(问答法)而闻名。他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力。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强调教育应遵循自然;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之父,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等重要教育思想。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答案:B。“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但未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分别进行了解释;朱熹对教育有诸多论述,但不是最早使用该词的人。
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这一思想打破了当时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孟子主张性善论,强调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端;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通过教育来化性起伪;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为教。
4.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A。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他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卢梭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
5.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C。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凯洛夫的《教育学》是苏联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著作;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6.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答案:C。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就是其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依赖性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相悖;继承性是指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会继承以往的教育经验和传统;历史性是指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答案: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教育目的。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等;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内容等;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方法、手段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8.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教育的经济功能之一就是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育人功能主要侧重于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护政治稳定、培养政治人才等方面;文化功能主要包括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等。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组织文化
答案:C。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等。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如校园建筑、设施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组织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核心。
10.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
A.因材施教
B.抓关键期
C.循序渐进
D.扬长避短
答案:C。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拔苗助长。因材施教是根据个体的差异进行教育;抓关键期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键期;扬长避短是指发扬个体的长处,弥补个体的短处。
1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A。这句话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会变得和土一样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