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ppt

发布:2025-05-04约1.27万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元素周期系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对比当时已知的60多种元素的性质时发现化学元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按原子量递增把化学元素排成序列,元素的性质发生周期性的递变。这就是元素周期律的最早表述。1911年,年轻的英国人莫塞莱在分析元素的特征X射线时发现,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系中的原子序数不是人们的主观赋值,而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随后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理论则揭示了核外电子的周期性分层结构。因而,元素周期律就是:随核内质子数递增,核外电子呈现周期性排布,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递变。第55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元素周期性的内涵极其丰富,具体内容不可穷尽,其中最基本的是: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周期性地从金属渐变成非金属,以稀有气体结束,又从金属渐变成非金属,以稀有气体结束,如此循环反复。自从1869年门捷列夫给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100多年以来,至少已经出现700多种不同形式的周期表。人们制作周期表的目的是为研究周期性的方便。研究对象不同,周期表的形式就会不同。第56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门捷列夫短式周期表H???????LiBeBCNOF?NaMgAlSiPSCl?KCaScTiVCrMnFeCoNiCuZnGaGeAsSeBr?RbSrYZrNbMoTcRuRhPdAgCdInSnSbTeI?CsBaLaHfTaWReOsIrPtAuHgTlPbBi???第57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之间存在本质联系,即“元素是一个大家族”的信念的推动。这种信念比起前人发现某些元素可以归为一族(如碱金属、卤素等)是质的飞跃。正因为有这种信念,门捷列夫按原子量把当时已知元素排列起来,发现某些元素的位置跟信念中的周期性矛盾时,敢于怀疑某些元素的原子量测错了,敢于改正某些元素的化合价,敢于为某些没有发现的元素留下空位。为了证明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设计并进行了许多实验,重新测定并纠正了某些原子量。相比之下,与门捷列夫同时发现元素性质是原子量的函数的德国人迈尔(J.L.Meyer,1830-1895)却没有这样足够的胆量。第58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可见,正确的世界观对于发现和发明有多么深刻的指导性的意义。后来历史证实了门捷列夫在他的周期表中留下空格所预言的几种元素(如锗、镓)的存在,补充了门捷列夫没有预言的稀有气体、镧系以及第七周期元素,并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组态的周期发展是周期律的原因。元素周期律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它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预测性,为寻找并设计具特殊性质的新化合物有很大指导意义,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元素周期系与周期律是量变引起质变。门捷列夫周期律是人类认识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发现。第59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长式”周期表——每个周期占一个横排。这种三角形周期表能直观地看到元素的周期发展,但不易考察纵列元素(从上到下)的相互关系,而且由于太长,招致排版和印刷的技术困难。第60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宝塔式或滴水钟式周期表。这种周期表的优点是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系是如何由于核外电子能级的增多而螺旋性发展的,但它们的每个横列不是一个周期,纵列元素的相互关系也不容易看清。第61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2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玻尔理论1、行星模型2、定态假设3、量子化条件4、跃迁规则第23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当n=1时能量最低,此时能量为2.179×10-18J,此时对应的半径为52.9pm,称为玻尔半径。第24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行星轨道和行星模型是玻尔未彻底抛弃经典物理学的必然结果,用玻尔的方法计算比氢原子稍复杂的氦原子的光谱便有非常大的误差。新量子力学证明了电子在核外的所谓“行星轨道”是根本不存在的。玻尔理论合理的是:核外电子处于定态时有确定的能量;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的能量变化。这一真理为后来的量子力学所继承。玻尔理论的基本科学思想方法是,承认原子体系能够稳定而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大胆地假定光谱的来源是核外电子的能量变化,用类比的科学方法,形成核外电子的行星模型,提出量子化条件和跃迁规则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