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阶段微卷1 物质及其变化.docx
PAGE/NUMPAGES
阶段微卷1物质及其变化(九上1.1~1.3)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近年来,我国对芯片产业关注度日益提高。如图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2.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将它们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
A.浓盐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
B.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C.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
D.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答案】C
3.某兴趣小组准备为同学们表演节目,经过讨论方案如下:在白纸上用干净的毛笔蘸取盐酸画花朵,再用另一支毛笔蘸取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子,然后将这幅画挂在墙上。待晾干后,向画面上喷洒石蕊试液,结果将出现()
A.紫花红叶 B.红花紫叶 C.红花蓝叶 D.蓝花红叶
【答案】C
【点拨】盐酸显酸性,取盐酸画花朵,喷洒石蕊试液后花朵为红花。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取氢氧化钠溶液画叶子,喷洒石蕊试液后叶子为蓝色。因此结果将出现“红花蓝叶”。
4.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A. B.
C. D.
【答案】C
5.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5题)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a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b点对应的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答案】C
【点拨】溶液的总质量从0g开始增大,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故A正确;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至a点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b点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故C不正确;a点是恰好完全反应,b点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均为氯化铜,故D
6.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6题)
A.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b是Fe2O3
C.若d是CuO,则蓝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铜
D.若X是稀硫酸,则c可能是单质
【答案】B
【点拨】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A正确;含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若b是Fe2O3,则X可能是稀硫酸,也可能是稀盐酸,B错误;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若d是CuO,则蓝色溶液可能是硫酸铜溶液或氯化铜溶液等,所以蓝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铜,C正确;稀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若X是稀硫酸,则c
7.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四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金属镁、Fe2O3固体、Cu(OH
A. B.
C. D.
【答案】B
【点拨】A项,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前的溶液是稀盐酸,所以溶液增加的起点不能从零开始,错误;B项,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前的溶液中不含铁元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逐渐增加,盐酸完全反应后,铁元素质量不变,故正确;C项,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氢氧化铜难溶于水,盐酸消耗完后,溶液的pH不会大于7,故错误;D项,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应该从0g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8.(12分)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填空。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________。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________。
(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________。
【答案】(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
(3)化学变化
9.(12分)某同学测得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如下表。
液体
一般雨水
糖水
厨房清洁剂
厕所清洁剂
pH
x
7
11.8
2
(1)上述液体中,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________。
(2)表格中x的值__(填“”“”或“=”)7。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若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结果将会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厨房清洁剂
(2)
(3)偏大
10.(12分)科学课上,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