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阶段微卷2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九上2.4_2.6).docx
第PAGE页
阶段微卷2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九上2.4~2.6)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已知CO+CuO△
A.CO B.CuO C.Cu D.CO
2.PLA(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利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木薯等)提炼出淀粉,再发酵浓缩成丙交酯C6
A.有机物 B.酸 C.碱 D.氧化物
3.材料科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彰显的作用越来越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益高铁钢轨用到的“锰钢”属于金属材料
B.华为手机屏用到的“聚酰亚胺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以塑料代替合金材料制造汽车零部件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D.C919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CO2→CO
C.KCl→KNO3→
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的鉴别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待鉴别的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硫酸铵和硫酸钠固体
食盐水和稀盐酸
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鉴别试剂
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钡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燃着的木条
6.某工厂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10%
A.120t B.108t C.96t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7.(15分)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图甲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1)c物质的水溶液的颜色是色。
(2)X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图甲中的____(填字母)。
(3)某同学想用物质a制取物质b,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方案。如果向盛有溶液Ⅰ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请写出生成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分)在科学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中,小霞同学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迅速搭建了一套如图所示的“模拟炼铁”的冶炼装置(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2
(1)为确保制得较纯净的CO,还需在C、D间加装盛放______(填“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2)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装置调整好以后,按照规范步骤进行实验,当观察到装置D中铁矿石的颜色发生变化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铁矿石一定有部分被还原了。
(4)本实验还有一个不足之处,请你指出:________________。
9.(23分)织物处理工艺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
(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是CaO)和草木灰(含K2
Ⅰ.CaO+H2O
①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反应。
②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和草木灰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的强碱性溶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
(2)现代工艺: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织物。
①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碱液处理后的织物,用醋酸调节pH至4.0~7.5。为什么用醋酸呢?表中是在60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体积和溶液的pH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信息,解释使用醋酸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酸
加入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1
3.6%的醋酸pH=
10.1
6.7
30.0
4.4
2
3.6%的盐酸pH=
5.9
11.4
6.1
3.6
3
0.012%的盐酸pH=
1824
8.2
1825
7.0
阶段微卷2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九上2.4~2.6)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已知CO+CuO△
A.CO B.CuO C.Cu D.CO
【答案】B
2.PLA(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利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木薯等)提炼出淀粉,再发酵浓缩成丙交酯C6
A.有机物 B.酸 C.碱 D.氧化物
【答案】A
3.材料科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彰显的作用越来越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益高铁钢轨用到的“锰钢”属于金属材料
B.华为手机屏用到的“聚酰亚胺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以塑料代替合金材料制造汽车零部件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D.C919
【答案】B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