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电子教案_第六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doc
PAGE
PAGE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任课课时
1课时
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
星期,第节课
任课教师
使用教材
张明红,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第4版.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融合创新一体化教材:ISBN:978-7-5760-0255-3)
学习内容、章节
第六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课前准备和要求
回顾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我国教育目标制定方向政策。
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语言领域的表述。
教学目标
1.明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
2.并了解语言教育的方向,确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内容定位。
本次课程主要知识点,讨论题或练习题
引入:《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三条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智、体、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从学前儿童发展的诸方面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和教育的整体观来看,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提高学前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托幼机构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体现。
思考:通过学前阶段的教育,要使儿童的语言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详见教材127页)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依据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
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语言教育目标应反映我国社会在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取向;
其次,语言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语言教育目标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二)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目标是:
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
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重视儿童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过程中语言的运用。
目标中不仅包括最基本的儿童倾听和表述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提高儿童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为入学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准备等目标。
(三)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遵循规律,就意味着我们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注意遵循学前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成长的客观进程来实施教育
在制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时,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来确立促进他们语言发展的方向
【提问】:试述确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依据?
【回答】:(详见教材128-129页)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有时也称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它是语言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语言教育任务要求的总和。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终期目标在各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对托儿所和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语言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尽管整个学前阶段,儿童语言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连续性,但是将语言教育目标分解为不同的要求,形成对每一个年龄阶段儿童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这是年龄阶段目标的一个特点。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它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各项学前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目标
另一层含义则特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如谈话活动目标、讲述活动目标、听说游戏活动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等。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倾听行为的培养
2.表述行为的培养
3.前阅读能力的培养
4.前书写能力的培养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倾听行为的培养
3-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句子,掌握一些常用词。
4-5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够听清楚全部语音,能听懂日常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4-4.5岁的儿童即使在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提供线索很少的情况下,也能推测出说话者的意图。如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空心圆圈,另有红、蓝两张纸,告诉儿童不要将圆圈填成红的。
4岁半的儿童已能领会这是要求他们将圆圈填成蓝的。
2.表述行为的培养
表述是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3.前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种通过语言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艺术作品,带有口语的特点,却又不同于口语,它们是艺术语言的结合体,也是书面语言的反映。对学前儿童的语言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具有特别的意义。
4.前书写能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