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二版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地域课件.ppt
第二节城市地域第二节城市地域3、城市的功能地域城市空间体系从地理角度划分,其地域的界限范围由两个构成部分:1)已经实现景观城市化的市区,即城市规划意义上的现状建成区;2)城市化正在进行中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吸引区。第二节城市地域3、城市的功能地域1)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2)大都市带(megalopolis)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密集区以后,于1957年首先提出。第二节城市地域沿海城市带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有这样几个特征:a.多核心。b.交通走廊。c.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d.规模特别庞大。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e.国家的核心区域。第二节城市地域20世纪70年代,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6大都市带:(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Boswash);(2)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Chippits);(3)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切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5)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第二节城市地域3)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interlockingregion)1986年,周一星提出了都市连绵区这一概念,与国外普遍使用的大都市带这一概念对应。形成都市连绵区的五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19954)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这一名称首先由姚士谋首先提出,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者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第二节城市地域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大中小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构成城市群的各大城市及其所辖县、镇均有功能互补的作用。采用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城市地理学》(第二版)主要参考书目1983年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学概论》(安徽科技出版社)1988年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科学出版社)1999年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Carter,H.1995:TheStudyofUrbanGeography,5thedn.London:EdwardArnold;NewYork,JohnWiley.第一章绪论第1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第2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3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第4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学习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动态关系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4、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区域城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