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pdf
小学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
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
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在预习作业中安排学生用1~6的乘法
口诀求商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积,并让学生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明白“口诀”
在计算乘除法中的作用,为学生顺利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也便于学生把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教材有意识的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做花环的实际问题为素材,让学生从现实的有
意义的情境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然后结合自学提纲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学习菜单:
1、观察:一共有几朵花?
2、如果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你能列式解答吗?
-1-/7
3、如果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
4、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
共同讨论、交流,从实际操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获得启发,找到题中
的数量关系,从而利用数量关系正确的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
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在活动中去思考、探索、发现、应用。
《补充练习》上有这样一道题,把42个苹果平均分给明明和他的6个同学,每人
分到多少个?由于题中隐含了一个条件,一共有几人?学生读题不仔细,没有看清条
件明明和他的6个同学,就是一共有7人这个数学信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列出了:
42÷67(个)。讲评时,通过要求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把42个苹果平均分给了几个人?
这7个人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育学生读题时一定要细心
体会题意,多读几遍,审清题意,才能下手解决问题。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1~6的乘法口诀后才进行教学的,已经有了基础。
我通过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摆1个图形用7个板块,摆2个、3个……7个用
-2-/7
多少个呢?利用加法解决并把得数填在表格里,为编制乘法口诀作铺垫;接着,把具
体问题抽象成相同数相加的数学问题,分别是1个7、2个7……7个7相加的和,也
是1×7、2×7……7×7;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
这节课就是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会背口诀,
提高口算能力;按理说学生有了1~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学习这个内容不会有什么问
题,有的学生能很快学会,而有个别学生一节课都没学会7的乘法口诀。通过观察学
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有的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
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而有些学生还没有接触过7的乘法口诀,一节课下来
也不能熟记口诀。因为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相比,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
淆。尤其从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这几句难记。应该多让学生记一
记,背一背。不过,在设计练习的时候,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
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设计了闯关题,使气氛活跃起来了。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等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3-/7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
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
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
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
理、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
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
邻乘法口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