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含音频+视频).pptx

发布:2025-05-03约4.39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入新课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这幅画描绘了发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活动场景。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定居生活。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对人类文明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祖先们的农耕生活吧!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时空观念:识读地图,知道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的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了解自然地理条件对原始农业形成的影响,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知道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学习目标

素养目标3.史料实证:通过考古发现,了解河姆渡、半坡、仰韶、大汶口等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中国原始农耕遗址的重要出土文物,说明我国出现了最早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早在100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4.历史解释:通过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内容,说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5.家国情怀:认识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的国家,我们的先祖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表达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1.原始农业发展的过程:(1)大约20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2)距今约1万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去壳后称大米)粟(俗称小米)黍(去皮称黄米)探究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探究新知

2.原始农作地区分布:观察左图,你能看出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在地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①分布广,数量多。②沿河流(水源)分布。③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2.原始农业地区分布:

2004年在湖南道县距今12000多年至10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玉蟾岩遗址发现早期栽培稻遗存。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1984年在河南舞阳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聚落遗址——贾湖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粒。1973年在浙江余姚距今7000多年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2.原始农业地区分布1966年,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发现距今10000年至8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东胡林遗址,出土了碳化的粟和黍1982年,在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部分房屋遗址中出土了少量碳化的粟和黍。

(2)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1)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2.原始农业地区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的稻作农业经济大发展的区域,北方地区的先民栽培粟、黍。3.原始农业的地位

从“刀耕火种”到“耒耜耕作”耒耜耕作: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复原图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刀耕火种:砍伐树木,焚烧树桩与野草用作肥料,然后直接在燃烧过的地区播种的耕种方法。4.耕作方式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家畜饲养农作物种植粟和水稻陶猪聚落的发展磨制石器石斧出土石磨盘和磨棒聚落遗址

6.原始农业的意义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考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发明后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够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探究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阅读课本,梳理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时间生活地点房屋建筑生活设施粮食作物农业工具家畜饲养生活用具(手工业)距今约7000年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骨耜水稻陶器、玉器、乐器、象牙雕刻、漆器猪、狗、水牛填一填

1.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1)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房屋特点建筑原因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建造意义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通风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