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管理规范.doc
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更多高质量文档请联系。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管理规范
一、总则
1.1目的与意义
为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有效预防和扑救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本规范。建筑消防设施作为火灾防控的关键屏障,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效果,规范维护保养管理工作,能显著降低火灾风险,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扩建以及已投入使用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其他特殊建筑内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医院、学校、工厂、仓库等建筑场所。
1.3编制依据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25201-20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6-2019)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编制。同时,参考了地方相关管理细则及行业实践经验,确保规范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二、基本规定
2.1责任主体
建筑的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或委托管理单位是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管理的责任主体,应依法履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职责,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若委托具备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维护保养,责任主体需与服务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
2.2人员要求
管理人员:责任主体应明确专门的消防设施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日常巡查、维护保养计划制定、监督维保工作开展等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熟悉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具备一定的消防设施管理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且应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技术人员应熟悉各类消防设施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维护保养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和处理设施故障。
2.3档案管理
档案建立:责任主体应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设计图纸、设备清单、安装调试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检测报告、故障维修记录等。档案应采用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保存,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可追溯。
档案更新:消防设施发生变更、维修、检测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新档案内容。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内容与周期
3.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组成与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如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等)、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信号模块、火灾警报装置等组成,能够及时探测火灾并发出警报,联动相关消防设施。
维护保养内容
日常巡查:每日检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运行状态,查看显示屏是否显示正常,有无故障报警信息;检查主、备电源工作状态,确保主电源供电正常,备用电源处于充电状态;检查火灾警报装置外观是否完好。
月度维护:对感烟、感温探测器进行清洁,使用专用的清洁工具清除探测器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质;采用模拟火灾试验器对探测器进行模拟报警测试,检查探测器的报警功能是否正常;测试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功能,按下手动报警按钮后,观察火灾报警控制器是否能接收到报警信号并发出声光警报。
年度检测: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检测探测器的灵敏度、报警控制器的各项功能(如火灾报警、故障报警、消音、复位等)、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等;检查系统线路的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模拟不同类型的火灾场景,检查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报警准确性。
维护保养周期:日常巡查每日进行;月度维护每月至少一次;年度检测每年至少一次。
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系统类型与工作原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为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等。湿式系统在准工作状态时管道内充满有压水,火灾发生时,喷头受热开启,喷水灭火;干式系统管道内充满压缩空气,火灾时,喷头开启,先排气,后喷水;预作用系统结合了湿式和干式系统的特点,火灾时,先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开启预作用阀,使管道充水,再由喷头喷水灭火;雨淋系统适用于火势蔓延速度快、危险性大的场所,火灾时,所有喷头同时喷水灭火。
维护保养内容
阀门管理:每月检查报警阀组的外观,查看是否有漏水、锈蚀等情况;检查报警阀组的阀门状态,确保水源控制阀、报警管路控制阀等处于常开状态;测试报警阀组的报警功能,打开试水阀,观察报警阀组的延迟器、水力警铃、压力开关等是否正常动作;检查水流指示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查看指示器的叶片是否灵活转动,信号阀的启闭信号是否能准确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水泵维护:每季度启动消防水泵,检查水泵的运行情况,包括水泵的转速、声音、振动等是否正常;测试水泵的流量和压力,确保满足设计要求;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