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电子教案_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评价.docx

发布:2025-05-04约5.2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课程教案

开课单位:XXXXXX授课教研室:XXXXXX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授课教师:XXX

教材:汪潮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第三版

授课对象:XXXXXX授课时间:XXXXXX

授课时数:XX课时授课内容:第十二章语文教学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语文课程评价的实际,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能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组织和实施评价。

教学重点

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组织和实施评价。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华师大版)、多媒体(PPT)。

教学内容及步骤

【理论讲解】

一、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

(一)正确认识评价目的

语文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教学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中的测验,有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两大类型。常模参照测验是以某一群体所达到的整体水平作为参照物,以确定个人的排名或等级的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是一种绝对评价,它用于团体评价,评价结果可能呈常态分布,也可能呈偏态分布。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没有选拔和甄别的功能,所以如果采用测验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应该采用标准参照测验而不是常模参照测验。

(二)体现语文课程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程目标是从三个维度设置的,语文教学评价也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和整合,体现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除采用纸笔测验外,有必要采用口试、情景性测试、成长记录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方法,以此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提倡评价方法多样化

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更应重视形成性评价。

(四)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语文教学评价应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某些教学内容,如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还可以请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参与评价。

学习专栏12-1标准化测验的十大常见误区

二、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点。

(二)阅读的评价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习作的评价

习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四)口语交际的评价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口语交际能力表现在倾听、表达、应对等多方面,要防止过多地用独白代替互动交际。

(五)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有: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以及在此过程中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专栏12-2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的一份试卷

三、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

(一)具体评价标准的要求

评价标准以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和规定的课程内容为指南,以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等为根据,从学生评价的需要出发,具体说

明学生在不同关键阶段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证明学生达到了目标,说明如何测量到学生在某项知识和能力上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二)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

1.教学引领

为了鼓励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结果不宜进行过细的等级划分。根据我国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小学语文教学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达标”,如果在“达标”的基础上某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则可以视为“优秀”。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