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课件.pptx

发布:2025-05-03约4.35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维导图课件燃烧和灭火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解读——燃烧(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注意】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2Mg+CO22MgO+C,因此广义的燃烧指的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思维导图解读——燃烧(2)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思维导图解读——燃烧②燃烧的条件a.可燃物;b.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为了理解和记忆可用“火三角”形象地表达出来(见下图):

思维导图解读——燃烧(3)着火点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乙醇(酒精)无烟煤着火点/330320~370558700~750

思维导图解读——燃烧(4)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内部因素:可燃物本身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燃烧的现象不同。例如,硫在空气中能燃烧,细铁丝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②外部因素: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也不同。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典例精析【例1】“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C

典例精析【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本题中,酒精是可燃物,着火点一定,无法降低,仅凭增大氧气的浓度也不能使酒精燃烧,故C的解释合理。

典例精析【例2】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典例精析(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防止污染空气②④③④

典例精析【解析】(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2)在有空气条件下,再看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则②④符合;在达到着火点条件下,再看是否有空气,③④符合;(3)因为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丙、丁装置可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思维导图解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目的。具体如下: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可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注意】通常用来灭火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用二氧化碳来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同时密度大于空气,能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开来。用水灭火是水受热汽化,吸热降低温度。

思维导图解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常见的灭火方法灭火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降温并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森林着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隔离空气并降低温度

思维导图解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思维导图解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维导图解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拓展】灭火原理在森林灭火中的运用森林发生火灾,火灾面积大,火势凶猛,必须大范围隔绝空气。消防飞机从空中向森林燃烧区投下液态二氧化碳炸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