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月度测试二试卷科目:历史(高考)
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2.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张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3.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4.哥伦布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行纪》,他经常翻阅,并做了264处边注。这些边注给人的总印象是:哥伦布最关心东方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可见,哥伦布远航()
A.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财富 B.具有深刻的精神动力
C.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 D.具有明显的经济动因
5.16世纪初,地图刻版师在奥格斯堡昼夜不停地工作,宇宙志出版商满足不了大量的订货需求,此类书籍油墨未干,还未装订成册就被一抢而光,印刷的图书和制作的地球仪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此现象缘于
A.新航路开辟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6.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B.反对宗教信仰,重视科学精神
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天赋人权,倡导君主立宪
7.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波士顿倾茶事件 C.启蒙运动 D.法国三级会议召开
8.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9.有学者认为,“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技术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C.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10.如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发展与殖民地占有位次对比表。这表明()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A.欧洲主导全球时代的结束 B.欧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 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在分化
11.1804年海地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统治获得独立,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
A.亚洲的觉醒 B.各国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非洲的抗争 D.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斗争
12.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下,还有远超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该现象出现于()
A.16世纪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后期
13.英国出口到国外的棉布中,进入印度市场的数量在1840年时占总体的18%,1850年增长至23%,1860年更达到了30%。在此之前,英国不仅是印度棉布的进口国,同时也是其消费国。这表明()
A.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B.英国印度进行殖民扩张
C.英国